风往北吹
作者:夜幕下的一头猪 | 分类:其他 | 字数:81.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章 第17回
老两口把孙媳妇带去公司,跟远峰说:“峰儿,从今天开始,李子就辞职来咱公司了。你是老人,又是哥,多照应着她点儿。遇到了什么事儿,多教教她,叫她尽快上手。凌子一时半会儿是指望不上了,你俩配合好,咱家的生意就能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好。”远峰笑盈盈地说:“姨奶,姨爷,没问题。多个人,多个帮手,李子又这么能干,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你二老可不能撒手,我们还太年轻,好多事情还不大懂。那些老亲戚、老朋友只认你二老,我顶多就个跑腿打杂的。”奶奶笑眯眯地说:“远峰,你这张嘴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就知道讨人喜欢。不多说了,我跟你姨爷还要去拜访几个老朋友,你带李子转转,办公的地方就不用另找了,就用你姨爷的办公室,反正我俩也不常来。”爷爷说:“往后公司的具体事务我们两老的就不过问了,你们年轻人自己看着办。每周一开一次会,说说工作,商量商量事情。需要我签字的文件就叫李子带回家给我,紧急的事情随时来家里。”
李晓跟远峰送走了老两口,坐在沙发上闲聊。远峰把公司的情况里里外外介绍了一遍:“李子,有啥事儿你就叫我,我就在你隔壁,敲敲墙也行,还省的起身,姨爷过去就这么干。”李晓笑呵呵地说:“峰哥,往后免不得你多提点,到饭点了,咱俩找个地方吃饭去吧。这附近你熟悉,你领我去吧。”远峰起身说:“那走吧。”
两人下了楼,边走边聊,一会儿就进了一个本帮菜餐馆。远峰跟李晓商量着点了几样家常菜,一壶龙井茶,边吃边聊。在远峰事无巨细的精心教导,带着她跑东跑西拉生意的过程中,李晓很快就上手了公司的业务:“干得熟络了,也就顺手了。再说有啥难事儿,有远峰跟老人顶着呢,哪用得着自个儿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在这种平稳顺当的商业活动中,李晓成长得特别快,半年多就俨然成了一个生意场上的老手,说话头头是道,做事儿滴水不漏,上上下下都没什么不满的。李晓心里明白:“估计有啥不满也没人敢当面说出来,谁跳出来挑衅,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不想在公司干了。得不偿失的事情没人会干,做生意买卖的,就没一个傻子,个个都是人精。这跟厂子里真是天差地别,厂子里的刺头数不胜数,这儿咋一个也见不到,真无聊。我还想修整修整个刺头寻寻开心,可惜啊,就咋没个不长眼的撞枪口上来呢。”李晓的恶趣味注定没法实现,只能暗自哀叹。
李晓辞了工作,干起了生意买卖,有爷爷、奶奶跟王凌帮忙拉单子,买卖做得还不错。李晓回镇北老家的时候,说起自个儿的事儿,就叫镇北家里的人帮忙拉单子,准备如果有可能,在镇北跟上海之间建立一条长期往来的商业线,相当于在镇北再开家分公司。做成了几单生意买卖以后,李晓就带着男人,大包小包拎着,专程回了一趟镇北。几个女人嘀嘀咕咕几天,定了下开个分公司,王雁说:“嫂子,跑公司的手续,跑公司的业务,就叫大人们操心去,我们就是些打酱油的,跟着好好学学就成。”刘苗苗说:“在单位干得不咋开心,听了嫂子的话,我决定不干了,辞职专门管公司的事儿。”薛英说:“铺子如今也发还了几间,原先租给了别人,听说有一间租期快到了,咱收回来专门卖些上海货,主要卖些女人用的东西,大宗的叫嫂子跟大人们说,能干甚就干甚,啥来钱就干甚,先把摊子搭起来。”三个女人一台戏,家里一大堆女人,一凑到一块儿,就说个没完没了,三两下就把事儿谈妥搞定。开了个家庭会议,跟老人们说了,都挺支持的,这事就彻底定了下来。王雁跟薛英感觉挺不错的,比上班有意思。不长时间,两人就起了兴趣,参与进来。没过多久,两人又都看着眼热,拉着男人加入进来。没几年,店面就热闹风光起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李晓跟着爷爷熟悉了一段时间业务,跟公司里的人也慢慢熟悉起来:“公司有十几个雇的人,好几个在铺子里。剩下的有业务员、有管财务的、后勤杂事的,大多跟爷爷、奶奶沾亲带故。”李晓觉得公司业务运转良好,暂时不需要改变什么,熟悉业务才是第一要务,联络业务、稳固人脉是第二要务。跟爷爷奶奶讲了自个儿的想法,老两口老怀大慰,直夸李晓是块做生意的料。
上海的夏季还是比较潮热的,回到家里,顾远峰刚把衣裳脱了换上居家服,一个六七岁大小的男娃娃从里间跑上来,迫不及待地扑进他怀里说:“爸,你怎么才回来。”远峰摸了摸娃娃的头说:“爸爸工作忙,回来晚了。听姆妈的话,好好吃饭,好好写字了没。”娃娃拉着他的手说:“我好好吃饭,好好写字了。我能从一写到一百了,你过来看看。”远峰进到里间跟老婆笑了笑,俯身去看娃娃写的数字:“整整齐齐的,象模象样,真不错。”他在儿子娇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说:“写得不错,爸爸先去冲个凉,回来给你讲故事。”老婆关切地说:“快去冲吧,今天外面怪热的,家里还好些。”远峰去冲了个凉,舒服了一些。他在外间抽了颗烟,从冰箱里拿了瓶啤酒打开喝了,娃娃跑过来叫他讲故事。父子俩躺在娃娃的床上讲故事,远峰从娃娃手里拿过一本《三百六十五夜》故事书说:“今天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娃娃说:“我在无锡老家见过蝌蚪,也见过青蛙。原来青蛙小时候跟长大以后的样子变化这么大呀。我长大后变化也这么大吗。”远峰说:“变化不大,就是长得会跟爸爸一样高,还是现在这样。咱们人变化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也就是脑子里装的东西。有的人脑子里空空的,啥也不懂,就知道吃喝玩乐。有的人脑子里的东西很多很多,成了有文化的人。你长大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呢。”娃娃说:“我要做一个跟爸爸一样,会赚钱养家的人。”远峰笑了:“爸爸差远了,你长大要做一个做大事儿的人。”娃娃说:“啥叫大事儿呀。”远峰说:“比如说造个飞机,造个轮船。”娃娃说:“我长大要做奥特曼,专打小怪兽。”远峰惊奇地说:“你怎么知道奥特曼的。”娃娃从被窝里拿出一个“奥特曼”跟一本漫画书说:“这是上次去太奶家,表叔给我的。他还给我讲了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故事,表叔讲的故事真好听。”远峰说:“哪天有空,我们就去太奶家玩吧。”娃娃说:“好呀,好呀。”父子俩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娃娃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远峰哄着娃娃睡着了,在外间抽了颗烟,回到自个儿房间。老婆已经上床躺下了,见他进来说:“累了一天了,快睡吧。”远峰上了床,只在肚子上盖了块毛巾被。老婆搂着他说:“快睡吧。”远峰说:“睡不着,跟你说件事儿。”老婆说:“啥事儿。”远峰说:“前段时间李晓来公司上班了,老人家直接让她在他们俩的刅公室办公,摆明就是将来让她接管公司。自从霄霄出生后,我估计老人家就有这打算了。本来我还没觉得什么,来就来吧,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学生娃娃。这段时间怎么看着有些不太对劲,这凌子媳妇儿太能干了,公司的事情上手很快,性情还霸道得很,什么事儿都要自己拿主意。这往后还有我什么事儿啊。”老婆说:“这有啥不对的吗。”远峰阴郁地说:“那我可就永远只能当个副手,成不了说了就算的一把手了。”老婆说:“成不了就成不了呗,小叔娶了个厉害女人,人家小舅子可是个港商,生意大得很。背靠大树好乘凉,你没看王凌成亲的时候那阵势,李晓成亲时的那穿戴,把咱这小公司卖了,也不够买几件穿的戴的用的。人家吃肉,咱总能喝口汤吧。你要想说了算,过几年赚些钱,咱也小打小闹开个小公司。我也辞职下海帮你的忙,咱也开个夫妻公司,说不定哪天也做大了呢。如今这世道,什么事儿都有可能。你是有真本事、真能耐的男人,我有信心。”远峰听了老婆的知心话,心情好了许多,郁结了一天的闷气散去不少。一时情热,两具赤条条的火热身子就开始了人类最原始、最经典的运动。
送走了毕业回乡的赵敏,王凌也歇了去文学社活动的心思:“如今有了娃娃,婆姨进了公司,一家人的生活都多了起来,需要更多地负担起家庭的杂事儿,没办法。”他每天细心打理着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一回家就帮助小阿姨忙里忙外不得闲。看着娃娃一天天长大,他心里还是挺满足的:“家庭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就是杂七杂八、乱七八糟的琐碎事情,没有点儿耐心,没有点儿爱心,没有点儿水磨功夫,还真不行。”
回到家乡,没一年时间,豪情万丈一心想回报乡梓的赵敏就心灰意冷了,他后悔没听老师的话留在上海:“这儿的工作环境跟自个儿的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儿的人们都一个个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这儿的事情什么都讲人情,唯独不讲规矩。”回到家里,父亲看到他闷闷不乐,就问他咋了。他把自个儿的想法说了一遍,父亲哈哈大笑:“傻小子,慢慢观察、体会。社会是个大学堂,我刚入社会那会儿,看不惯的事情也很多,慢慢就适应了。你刚入社会,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学校里单纯得多,社会要复杂、现实许多,你做人、做事儿都很老到,我相信你会很快适应的。从小事儿做起,一点儿一点儿打熬威信,一点儿一点儿积累人情,总有一天会有你的用武之地。凡事儿要有耐心,不要着急。”父亲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本就通人情、明世理的他顿时心头亮堂堂的:“还是心气儿太高,一时没反应过来。成天跟一帮愤青混在一起,有些好高骛远了。如今工作了,还是有些犯文青病,往后要多注意。慢慢熬吧,总有出头的一天。”
一年多下来,李晓将公司内外情况摸清、理顺,开始了的第二步计划。她在各大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聘用三十岁以下的大学生,待遇从优,有从业经验的可适度放宽条件。”她专门找机会跟峰哥谈了这个事情,远峰没多说什么,一口应承下来。他确实很能干,对李晓交办的事儿也非常上心。李晓跟他经常讨论事儿,能聊到一块,没什么认知上的跨度、感情上的隔阂。李晓思虑了很长时间,终于下决心成立一个新公司,斩断家族管理的裙带关系:“事务一定要清晰,条理一定要分明,考评一定要透明。现代管理模式要一步步尝试推行,这样公司的业务才有可能越做越大,如今这样下去,迟早出事情。”她一直在向沐生请教,叫王凌多给她找些这方面的书籍资料,还办好护照、签证,专程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找沐生帮忙,找了家公司实习,切身体验了一把外国公司上班的感觉。沐生搞的是建筑,人脉很广,李晓想到啥公司去跟班学习都没啥大问题。李晓外语学的不错,嫁过来后家里老的小的也都能说几句,王凌的外语也不错。小两口每天抽一个小时外语对话,外语歌曲、节目常看常听,听说都过关,跟外国人正常交流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李晓从沐生那回来,就拉着王凌跟爷爷、奶奶说了自个儿的想法,爷爷、奶奶虽有些不认同,但也没反对:“开个新公司还在原来的地方办公。原本公司租用的办公地方就很宽敞,不就是新雇几个人吗,占不了多大地方,花不了几个钱。年轻人吗,多尝试尝试也是件好事。毕竟这几年世事变得挺快的,连凌子都炒上股了,一天抱本书、拿张报纸,研究分析个没完。”从旧上海摸爬滚打过来的老两口兴致也很高,跟孙子讲了不少旧上海老股民的事儿,叫孙子小心点儿。李晓征得爷爷、奶奶同意,就开始大刀阔斧干起来。她觉得新公司业务范围选定在玩具上比较合适:“既跟旧公司的服装业务不冲突,又有一定的关联。独生子女的钱比较好赚,给小娃娃买东西,大人那是真舍得花钱,不管多贵那是一点也不心疼。这说自个儿家里,一大家子人都爱给娃娃买玩具,一年换一茬,跟庄稼似的。换季就需要把玩具拾掇一遍,坏了的扔掉,不常玩的收起来。一个大人一年买几件,几十个大人宠着一个娃娃,能买多少。何况娃娃还挑挑拣拣,总想跟小朋友玩一样的、时兴的。”
李晓跟峰哥谈了她的设想,峰哥也觉得玩具市场很大,大有可为:“南方的加工厂、加工村很多,许多都是搞服装的那些人转行过去的。”李晓跟峰哥说:“你就做这个新公司的副总,把架子先搭起来。咱不求快,稳扎稳打。招的人才需要懂计算机操作、财务税收、法律金融、市场营销各方面的,宁缺毋滥,招到一个合适的算一个。就把我那间办公室弄成隔档,一人一个格子开放式办公,我搬到一个小些的地方。你规划一下,想好了把方案拿来给我先看看,没问题的话,去跟管后勤的孙姨说一声,争取三个月之内把新公司的框架搭起来。到时候咱热闹热闹,算新公司正式开业的典礼。”
眼瞅着新公司开张在即,李晓一天忙得团团转。家里门外的事儿头绪太多,她整天在外头跑得不着家。自打大舅听说李晓进了公司,从香港运来辆小轿车,两口子学会驾驶、考上驾证以后,小两口的腿好象变长了,活动半径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请吃请喝的事儿也好象一夜之间多了起来。只要家里不打电话,两人就在外面忙各自的事情,老两口常唠叨说:“早知道就不能叫他们买传呼机、买手机了,砖头似的有啥好,还叫啥大哥大。本以为方便了,随叫随到。现在成了不叫不到,真是世事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