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2011,我和女儿读大学

作者:爱看小说的70后大叔 | 分类:都市 | 字数:15.8万

第30章 助人者,天助之

书名:重生2011,我和女儿读大学 作者:爱看小说的70后大叔 字数:4482 更新时间:2025-02-06 02:10:10

篝火晚会结束,已经快10点了。

李存孝被安排在银珠姑姑家里留宿。

石砌的房子,冬暖夏凉。

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主人的关怀备至。

洗脸水和新的毛巾。

洗脚水和新的抹脚帕。

准备得妥妥当当。

“过去的吐司也就这个待遇吧”?

李存孝悄悄的和银珠开玩笑。

她亲自为李存孝换了床单,抱来厚厚的被褥。

“我们没有大鱼大肉款待客人,但我们会真心实意希望客人满意”。

“以后你就把我当家人,你们吃啥我吃啥,你们住哪我住哪”。

李存孝真诚的说。

这种生分的招待,让主人为难,也让李存孝为难。

“那可不行”。

银珠的脸上飞起了红晕,眼神慌乱的躲开李存孝的直视。

哎呀,额的妈呀,这句带着歧义的话,让银珠误会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们不用特意给我安排什么,就像你自己回家一样,有什么就吃什么,该住哪就住哪”。

“可你毕竟是客人”。

银珠说完,转身就走。

“我就住在隔壁,有什么事,你就叫我”。

临出门时,银珠回头提醒了一句。

“呃…厕所在哪里”?

李存孝还真有事问银珠。

今晚吃得多,喝得也不少,保不齐晚上起夜。

“在那”。

李存孝顺着银珠手指的方向,看到悬崖边一座木制的小屋。

“床头上有手电筒,晚上起来你要小心”。

银珠说完,快步进了自己的房间。

屋外,山风呼啸。

屋内,温暖如春。

闻着被褥和枕头上,淡淡的皂角的清香味,李存孝一觉睡到大天亮。

也许是昨晚李存孝对银珠的那番话起了作用。

姑姑看到李存孝,只是笑眯眯的对他说了一句。

“吃饭了”。

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自己拿碗。

自己盛饭。

自己找位置坐下吃饭。

坐在旁边的银珠放下碗筷,小声对李存孝说。

“一会儿,你把碗洗了”。

“嗯”?

李存孝瞪大眼睛莫名的看着银珠。

“先吃不管,后吃洗碗”。

银珠说完,转身帮姑姑做事去了。

家人可不兴吃闲饭,是家人就得做事。

银珠抿着嘴,偷偷的乐了。

最后,还是姑姑拦住了挽起袖子准备洗碗的李存孝。

该辞行了。

姑姑家的两个孩子,手指含在嘴里,眼巴巴的看着李存孝和银珠。

李存孝上去牵着他们的手,向着小卖部走去。

几个胆子大的孩子,也跟了上来。

李存孝一视同仁,让他们再扫了一次货架。

“你们都要好好读书,下次叔叔来,给你带更多,更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孩子们都懂事的点点头。

“你是第一个真心喜欢我们山里人的城里人”。

车子开出巴底乡后,银珠由衷的对李存孝说。

“我也来自农村,小时候比他们还苦”。

李存孝笑着说。

“你要相信,要不了几年,你们这里,所有大山里的人们,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未来几年。

基建狂魔让天堑变通途,“精准扶贫”让穷乡僻壤看到希望。

这是李存孝可以笃定的。

“但愿那一天快点到来”。

银珠双手合十,放在胸口祈祷。

下一个地方,甲居藏寨。

“甲居”,藏语,百户人家的意思。

现在的甲居藏寨,房屋还很陈旧、破败。

众多藏寨凌乱的散落在山巅、半山腰和平谷。

“这里政府会规划,就像水毁工程一样,把村民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景点”。

李存孝指着半山腰对银珠说。

“你来投资哇”?

看李存孝信心满满的样子,银珠打趣道。

“我还没那个实力和能力,但政府会有办法”。

银珠的话,触动了李存孝一个想法,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中午就金珠和银珠,朋友两口子,李存孝,五个人吃饭。

因为下午约了五位村长看现场,午饭很简单,更不能喝酒。

下午在五位村长的撮合下,事情很顺利。

李存孝拿出车里的样窗,报了一个合理的价格,村民们都表示满意。

进场条件和付款方式也达成一致。

李存孝晚上想请五位村长吃饭,大家都推辞了。

看来接风宴,五位村长都是为了给朋友的面子。

李存孝也不多言,朝五位村长拱拱手,和朋友回到“姊妹饭店”。

明天就要回去了,晚餐很丰盛。

朋友开了一瓶白酒,五个人分了。

这顿饭,吃了很久,桌子下的炉盆添了几次火。

李存孝讲了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变化。

三个女人似信非信的像听天书。

朋友走的时候,悄悄的把李存孝拉到一旁,提醒他,所有的吃住费用不要管,他来结帐。

第30章 助人者,天助之

李存孝当然不同意。

我挣钱,你付费,说不过去嘛。

朋友告诉李存孝,自己在水毁工程中承包了堡坎工程,门窗这块,是自己承诺帮村民们找的,说穿了,实际上是李存孝帮了朋友的忙。

既然这样,那就没必要纠结了。

反正费用也不多。

朋友走后,李存孝帮俩姊妹收拾了一下(厨师和服务员已经下班了),上楼睡觉。

一切都顺利,心无杂念,入睡也快。

第二天早上五点过,李存孝把房卡和一张字条放在吧台上,驱车回家。

当银珠看到字条的时候,李存孝已经上路一个多小时了。

“两位妹妹,感谢款待,欢迎到成都做客,李存孝”。

也希望你经常来丹巴做客,尽管知道李存孝还会来丹巴,她还是在心里期盼,并默默的把字条折好,放进了裤兜里。

李存孝回到家里,刚好是吃晚饭的时候。

为了赶时间,早饭和午饭只吃了两个锅盔。

狼吞虎咽吃了晚饭,大致了解一下女儿这几天的课程进度。

洗澡睡觉。

再次和罗总见面,是一个周末。

李存孝带着女儿。

李存孝在家里写了一份和自己无关,但和罗总有关的报告。

两人在一壶春茶楼找了个卡座(李存孝不喜欢在办公室谈正事,太压抑)。

女儿在一旁写作业。

“罗总,我写了份东西,你看一下”。

李存孝把手里的几页纸交给罗总。

报告的内容就几点。

第一,今年的房地产随着天气“入冬”了。

第二,以前常用的促销和宣传手段,已经被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用烂了。

第三,华科地产作为行业的翘楚,应该另辟蹊径。

第四,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开始了,华科地产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承担一份责任。

第五,丹巴作为全国贫困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声在外。

第六,以成都楼盘的名义,为丹巴做几件公益活动。

把钱花在广告上,是为了利益。

把钱花在公益上,是为了名声。

虽然华科地产的名气很大,但名声和名气,是完全不同的。

罗总看完报告,很惊讶的盯着李存孝。

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居然有如此石破天惊的策划。

并且这个策划,和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觉得,我们的公益活动,从哪里入手”?

“目前,我为你们公司考虑了两个项目”。

为了吊胃口,李存孝没有在报告里说具体的公益项目。

“一是为五个村的水毁工程捐赠门窗”。

我还以为和你没关系呢,罗总心里暗笑。

“二是为巴底乡建一座希望小学”。

“巴底乡”?

“对,巴底乡,就是丹巴的美人谷”。

“真有美人谷”?

再正经的男人,都对美女没有抵抗力。

“山美、水美、人更美”!

李存孝信誓旦旦的说。

“这样”。

罗总显然动心了,用手敲着报告说。

“我看你文笔不错,就以这份报告为蓝本,把那两个项目加进去,你再润色一下,我马上报总部”。

成功了一半,李存孝心中暗喜。

“哦,对了”。

罗总又想起一个最重要的事。

“两个项目的总费用,需要多少钱”?

“门窗这边,我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360万”。

门窗的总费用,李存孝心里有数。

“建希望小学,我是外行,应该在500万左右吧”。

“你就按600万预算吧,总费用没超过1000万,应该问题不大”。

罗总心里有底了。

“现在就看总部的决策者,对这个提议感不感兴趣”。

两人就在茶楼弄好报告,一起吃了午饭,罗总急匆匆的走了。

呼叫蒋三妹。

这几天的课程,需要她讲解。

在财大附近的茶楼,李存孝恭恭敬敬的递上两包牛肉干。

蒋三妹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个下午,蒋三妹很用心,父女俩很认真。

委托茶楼服务员在楼下叫了外卖。

蒋三妹很享受为人师的感觉。

提议父女俩今晚不走,明天继续。

李存孝求之不得。

一个星期后,罗总突然来电话。

“三天后,跟我到丹巴”。

声音很兴奋。

“总部高度重视我们的报告,后天考察团到成都,三天后出发到丹巴,你来给我们当向导”。

李存孝也很开心,一口答应了。

考察团一共五人,罗总这边加上李存孝,随行人员四人。

临出发时,李存孝提了个要求。

考察团吃住都在姊妹饭店,包括考察团达成意向,向政府汇报后的协商、宴请,都要在姊妹饭店。

这个看似为难的要求,五名成员居然都同意了。

看来,罗总和他们的关系应该不一般。

三辆越野车上午十点出发。

路上,李存孝给银珠打了电话,介绍了考察团的公司和考察的目的,告诉她要做些什么准备。

银珠高兴得语无伦次。

总部在南方的考察团员们,看到银装素裹的茫茫大山,兴奋得不断尖叫。

车队一路上停了好几次,就为了满足考察团员们,孩子般的好奇。

好在司机都是熟悉山路的老手,车队在晚上八点左右,到达姊妹饭店。

金珠银珠带着服务员们,热情的接待。

菜肴还是以“山货”为主,但口味偏淡。

九个人一路风尘,胃口大开,菜没少吃,酒只是小酌解乏。

上楼睡觉之前,李存孝悄悄告诉俩姊妹,好酒好菜尽管上,这几位爷,不差钱。

一切顺利得出人意料,两天时间,考察团统一意见,同意两个公益项目,并向当地政府提交了意向书。

县长书籍亲自参与了在姊妹饭店的协商和宴请。

360万的“水毁工程”门窗捐赠,550万的希望小学建设。

县里还迅速向州府和省府作了汇报。

协议商定,门窗捐赠在当年完成,希望小学建设,来年四月份开工。

协议还商定,华科地产在门窗捐赠和希望小学建设中,派驻当地的人员,吃、住、办公,都在姊妹饭店,不得花费当地政府一分钱。

考察团回成都的第二天,州府和省府的感谢信,就送到了华科地产成都分公司。

当李存孝一车一车的门窗挂着华科地产的标语进入丹巴,整个县城都人尽皆知了。

尤其意想不到的是,临近春节,走出大山,到全国各地发展的丹巴儿女(成都居多),都纷纷返乡过年了。

他们当中,不乏成功人士,听到(回来早的还看到了)华科地产的义举,都很感动。

他们说,作为丹巴儿女,也想为家乡做贡献,但能力有限。

现在华科地产不求回报(他们很清楚,华科地产目前不可能在丹巴投资房地产),为丹巴人慷慨解囊。

没啥说的,明年在他家买一套房子,还是有能力的。

2012年春节过后,当成都各大楼盘还在沿街发传单,拉人头,找油子(四川话,托的意思)时,华科地产成都楼盘,来了一群购房者。

看房、签约、交钱,售楼小姐姐根本没费啥口舌。

也许有人会质疑,丹巴人能有多大的消费能力。

你别忘了,朋友的朋友,还有朋友。

口碑和名声这个东西,蕴藏着无穷的财富。

李存孝也因为建议有功,被内定为楼盘的门窗合作方。

金珠和银珠的姊妹饭店,也成了当地人聚会、宴请的首选饭店。

罗总在和李存孝签订门窗合同时,感慨的说,不到1000万的公益活动,激活上百亿的楼盘,真是“天助我也”。

看着如火如荼的楼盘,李存孝若有所思的感悟道,

“是啊,助人者,天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