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 分类:古言 | 字数:210.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10章 应时而动,力挽狂澜
长安城外的大道上,一辆双辕马车东行而去,奔向洛阳。
车上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李盈盈。
出了城门,她掀开轿帘,回头凝望,眼神里有不舍, 也有诀别……
在她放下轿帘的一刻,迎面狂奔而来几匹骏马,打马行在前面的正是临淄王李三郎。
只是风尘仆仆的三郎只顾赶路,急着进城,丝毫没有注意到马车上的妹妹,兄妹二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原来,李三郎是从洛阳赶回来的。
之前他所以赶去潞州,倒不是急着去接赵幽兰母子,而是为了寻找牡丹。
因为他想起了自己和牡丹在潞州初见的地方——布庄,所以特意赶回潞州,找布庄掌柜的打探牡丹的行踪。
没想到,人去楼空,布庄早已关门闭店,再无踪迹。
李三郎问了好多人,隐约听说布庄掌柜似乎去了洛阳,他的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
牡丹一定去了洛阳——也许是藏在玉清观,也许是去找林远,总之,她一定在洛阳。
于是,李三郎匆忙去看了一眼赵幽兰和孩子,就赶往洛阳……
可是,洛阳他也来晚了。
玉清观里不但没有牡丹,就连妹妹也回了长安,至于林远的薛府里,也已空空荡荡,只留下满园凋谢的牡丹花。
直到此时,三郎才听说了林远府里发生的事情。
听说林远府里藏了一名女子,前些日子被安乐公主的线人发现,直接抓回了长安。
而薛林远也紧跟着追去长安,至今未归。
三郎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原来这大半年,牡丹一直藏在洛阳,藏在林远的府里,藏的悄无声息,销声匿迹。
三郎有些生气,还有些吃醋,他不明白牡丹为什么这么做,就因为他纳了赵幽兰吗?
还是牡丹心里,根本就对林远旧情难忘?
就在这时,长安城里忽然传来皇帝暴毙的消息。
这一下,可把李三郎惊出一身冷汗。
要知道,隆庆池上的宴会上,皇帝伯伯还精神抖擞,这才几日功夫,怎么突然就暴毙了?
身为李唐皇室子孙,李三郎很清楚,皇帝的死一定有猫腻。
同时,三郎发现洛阳城里兵马异动,戒备森严,到处都是韦后的人马。
天下有变——他无暇顾及其它,立马返回长安。
这一路打马狂奔,星夜兼程,长安城里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来,李三郎的脑子乱成了一团麻。
先是听闻皇帝是李重茂,三郎的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但又听闻父亲和太平姑母都不是辅政大臣,他就立马警觉了起来。
李重茂即将登基,韦太后临朝辅政——虽然新帝仍旧姓李,但三郎很清楚,小皇帝就是个傀儡,当权的乃是韦氏。
而且,韦氏如今临朝称制,可谓名正言顺。
这种情形,让李三郎不由想起了童年时,皇祖母武曌做皇太后的时光。
那时,整个李唐皇族都如引颈受戮的待宰羔羊,母亲就因他的一句无心之言被残忍杀害,至今尸骨无存……
很明显,韦后当权的当下,李唐皇室又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牡丹被李裹儿抓走,还不知道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想到这里,李三郎的心中悲情满溢,同时也荡漾着一种莫名的激动……
这些年,他暗自积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时机。如今时机终于来了,他要应时而动,放手一搏,绝不做引颈受戮的待宰羔羊。
如果说二十年前年岁尚幼的他,面对虎视眈眈的武氏成员,只能喊出一句无力的口号:这是我李家王朝——那么今天,他终于能以己之力守护李唐江山,力挽狂澜了。
对李三郎而言,除了皇祖母,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对李家朝堂为所欲为,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再伤害牡丹了。
不管是韦后,还是李裹儿,都绝无可能。
终于,长安城到了,李三郎勒马停驻,仰望城门,心中狂啸——牡丹,三郎回来了。
——
踌躇满志的李三郎一回到长安,才发现自己还是轻敌了。
原来,自从先帝驾崩,张暐等人早就把京城内外的军务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单等临淄王回京。
虽然他们早就急不可耐,盼着临淄王异军突起,成就大业,但眼下看来难度很大。
毕竟韦后也不是吃素的,在她那宰相智囊团的谋划下,宫里宫外戒备森严,东都西京尽在掌握,一切看起来有模有样,无懈可击。
不管是万骑、飞骑还是府兵,都被她牢牢掌控,新任命的几位最高军事将领,不是韦家子弟就是韦后女婿。
不仅如此, 韦后还派兵把相王府邸严严实实的围了起来,美其名曰要保护相王,实则是防止异动,切断他和外界的联系。
三郎此番归来,想要拜见父亲,都不得一见。
听说太平公主那里也被严密监视——眼下的李唐皇室,可谓群龙无首,笼中困兽。
也只有刚刚从外归来的李三郎,忙于篡权夺位的韦后无暇顾及,他的行动还算自由。
因为担心牡丹的安危,也想摸清楚宫里的情况,三郎本要入宫凭吊,但无召不得入宫,他只能先在自己府里暗自谋划。
张暐、王副将等人好容易等回了临淄王,纷纷进言。
“王爷,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此番若想成事,必须要有军队支持,否则就是寡不敌众,以卵击石。”
听着张暐的废话,三郎默不作声。
亲身经历过这些年的朝堂政变,宫廷喋血,他又何尝不知道军权的重要。当年李重俊兵变失败,正是因为没有稳定军心,禁军临阵倒戈,才会一败涂地……
尤其万骑,更是重中之重。
要知道,万骑的左右两营离皇宫最近,是皇帝的贴身卫队,虽然人数没有府兵多,但占据着最为紧要的位置。
大唐这些年的政权更迭,每次政变都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可以说,万骑的人心归向,几乎决定了兵变的成败。
对于万骑,三郎没少用心思,也早就开始了拉拢和谋划。
他经常和万骑的将士们斗鸡走狗,骑马喝酒,跟中下层军官打成一片,在军中颇有人缘,也有不少追随者。
尽管如此,仅凭这点交情就想策反万骑,怕是没那么容易。
所以,张暐等人的意见是——按兵不动,静待时机。
不过,李三郎等不及了。
他知道,自己若不先动,等韦后站稳脚跟,腾出手来就该收拾他们李唐皇室了。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起于狐疑。
除了当机立断,生死一搏,李唐皇室已经别无选择。
想到这里,李三郎看向了王副将。
此番离开长安之前,他曾特意叮嘱王副将,平日多去万骑走动,拉拢人心之时,多留意他们的动向。
“王副将,此番先帝驾崩,韦后专权,万骑那里可有什么动静?”
“倒还稳定,毕竟新帝是先帝幼子,也算名正言顺,将士们并没太大意见。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们对监军的几个韦氏子弟很是不满。之前的韦温就不说了,如今又新来的几个韦氏将领,更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他们根本没什么带兵经验,就知道打罚立威,士兵们心里都积下了不少怨气。”
“果真?”
李三郎神色一动,像是看到了一丝希望。
“王副将,你这几日多去万骑走动,务必和葛福顺、陈玄礼这二人多多交流,一有动静,立马向我汇报。”
王副将心领神会,领命而去。
看着王副将离去的身影,三郎沉思片刻,又想到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