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鬼成仙
作者:下笔先求神 | 分类:仙侠 | 字数:72.2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两百四十二章 百鬼夜行(十四)
州府衙门的正堂之上,气氛凝重。
崔隆珏端坐在府台大人的官位上,正在查阅鬼情塘报,其他人分坐左右。
左侧坐着的是州府衙门的各级官员,而右侧则是崔氏宗门的弟子以及镇鬼四柱的领军之人。
聂青此时坐在右侧的中间,他的左边依次为五师兄赵涵、四师兄温鹏举、三师兄宋良吉、以及二师兄孟廷玉。
大师兄南宫彦前往辇州求援后,并没有返回,而是让五师兄赵涵带着魏氏的增援回来了。
据赵涵所言,近日东夷各部略有异动,故而朝廷下旨命南宫彦领兵弹压,所以大师兄暂时是回不来了。
而聂青的右边分别坐着魏氏、钟氏以及陆氏的门人。
魏氏增员的人数不多,总共只派来了十八名炼气期的修士,带队的,是魏天翔。
钟氏增援了四十名炼气八层以上的精锐鬼修,带队的是号称钟氏第一鬼修的钟振勉,他是钟承杰与钟承瑾的师兄,也是钟氏炼灵堂的副堂主。
而陆氏嘛,一共增援了三十人,大多数都是练气六七层的修士,筑基的修士也有两个人,便是苏竹与陆婉儿。
不过陆婉儿的出现已经表明了陆氏的态度,那就是将全力支持崔氏的行动。
聂青目不斜视,脸上的表情犹如痴呆,原因便是因为自从见到陆婉儿开始,后者便一直对他怒目而视。
崔隆珏平日返回晟州,多数都是直奔君阳宗门,极少会来到锦都。
而坐到府台大人的官位上,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但没有人敢有异议,虽然镇鬼四柱,并不参与地方的政务,但朝廷下发的诏旨上,写得清清楚楚:国之柱梁,节度地方异事,可总揽军政,便宜行事。
也就是当发生妖魔鬼怪,异族蠢动之事,地方上的所有资源都必须听从镇鬼四柱的调遣。
所以此次晟州鬼患,州府衙门就必须听命于崔隆珏的调度。
况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崔氏的领导,州府衙门又能干得了什么?
故而府台大人、通判、别驾、各曹司监直,均毕恭毕敬的仰望着国柱大人审阅塘报,听候差遣。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崔隆珏手上的这份塘报,正式出自温鹏举之手。
温鹏举在这份奏报中,详尽的记录了各县镇鬼情,以及州府衙门夙夜为公,通力合作的态度。
尤其是对那位兼任镇魔监监直的别驾陈大人,颇费了一番笔墨,就差请师父尽快将其推荐入朝廷中书担任抄录官了。
他也将聂青就钱府灭门案的调查情况作了汇报,不过他并没有上报听风学堂与浮空舟被袭击一事。
因为此事,无关鬼情,而且他始终认为这是聂青夸大其词。
再说南宫师兄也交代了,暂且先不要声张此事,集中精力,处置鬼患为先。
崔隆珏看完塘报,询问了州府的粮草物资情况,又安排了镇魔监新进的六十名修士,参与到锦都的防务中来。
同时要求集结官兵中的重甲步兵——青甲卫,随时准备出兵剿灭鬼见愁与营地废墟中盘踞的魔人。
随后便让一众州府官员退下了,众官员如释重负,站起身恭维两句,一溜烟儿地闪人。
聂青看得出来,温鹏举对师父的处置很不满意,居然连谴责的重话都没说上一句,岂不是让他花了那么多心思,费了那么多笔墨,写下的状告之词都白费了吗?
接下来大家都认为应该是重头戏了,崔隆珏将亲自部署,诛灭百鬼的行动。
可是崔隆珏却让自己的弟子带领其他三柱的增援人员先行休憩,只单单留下了一个人。
此人不是聂青,却是陆婉儿。
“离开京城的时候,我曾与你母亲见过一面,她向我提及,你很钟意我的徒儿聂青,可是这般?”崔隆珏打量了陆婉儿一会儿,突然问道。
陆婉儿闻言,脸噌的一下就红了。
崔宗主说话做事都是这么突然,这么直接的吗?让人一时有些接受不了啊!
陆婉儿嗫嚅片刻,支支吾吾地说道:“我……我只是恼怒于他,几次三番羞辱于我,谁中意他了?”
崔隆珏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聂青新近入门,是我疏于管教,让他冲撞的陆贤侄,改日我让他亲自向贤侄致歉,化解了这段恩怨可好?”
陆婉儿听得心中一阵彷徨,她倒也没有想过,是否要让聂青道歉,只是一想到两人之间总是这样一种别扭的状态,就让她心烦意乱。
若是道歉可以改善两人的关系,那么后面的事情也许就能好办一些了吧。
崔隆珏见陆婉儿沉默不语,又继续说道:“聂青是由小女引荐,方才拜入门中,我看得出来,她对聂青是有几分情意的。求真的母亲去的早,我又常年在外奔波,一直疏于呵护,如今她也到了应当婚嫁的年龄,是该为她挑一位夫君,替我好好照顾于她。”
陆婉儿听到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崔宗主这话是什么意思啊,这是要将自己的女儿崔文君许配给聂青吗?
可是聂青不过就是一个凡人啊,崔宗主也看上了?
况且,这不对呀!凡事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是自己先……不是,是自己的母亲先提出招他为婿的啊!
当然,这些话陆婉儿说不出口,毕竟婚配之事,并不是她能做主的。
可是崔隆珏接下来的话,便让陆婉儿听得脸色一片苍白。
“其实你母亲的意思我明白。如今天师府,觊觎陆氏的功法,想借由皇族的名义破除祖上定下的规矩,攘夺陆氏的道法根基。镇鬼四柱同气连枝,我自然愿意相助。”
“而我的这些弟子之中,我最看好的是老三,宋良吉。他性格内敛,力学笃行,且博闻多才,实为贤侄之良配。老三如今便在晁州任职,贤侄平日应当见过。若贤侄心中属意,我便修书一封,与陆澜大人共议此事,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什么如何?不如何!
陆婉儿此时心中,早已是如坠冰窟,拔凉拔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