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案之鬼怪杂谈
作者:格子时光 | 分类:悬疑 | 字数:48.5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9章 人吃鱼肉鱼食人(三)
青平县的老少爷儿们最会享受,上午干完活,赚上那么几个三瓜两枣,下午就就奔蓬莱仙泡堂子,那身上泡得个通红,穿好衣裳奔二楼休息休息,醒来去三楼听几段儿书,在蓬莱仙吃点夜宵,事后回家睡觉,嘿,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日子,神仙来了都不换。
说季大胡子领着师徒二人去蓬莱仙洗了个头澡,何为“头澡”,澡堂子早上刚换的水,您头一个下去洗了管叫作“头澡”。
把身上泡舒服喽,接过伙计扔来的毛巾,擦干穿上衣服奔二楼,在二楼找了一个靠角落的暖炕,往上一坐,再伸个懒腰,那舒服劲儿,就甭提了。
季大胡子招呼来伙计,叫他去楼下早点铺买几笼包子,几根油条,三碗豆浆,再来三碗馄饨,馄饨里面多放辣油。
伙计听完应了一声便走了,不大一时,手里提着一大堆早点回来了,把桌子摆了个满满当当。
三人泡个澡确实也饿了,看着桌上的馄饨包子……也顾不上说话了,肚子要紧,田二爷会吃,把油条放进豆浆里泡上一泡,吃到嘴里那叫一个得劲儿,这叫“油条蘸豆浆,怎么吃怎么香。”
吃饱喝足,季大胡子也不着急说正事,说什么要睡个回笼觉,他都不着急,师徒二人更不着急,往暖炕上一躺,不大一时便与周公相会去了,瞧瞧,多会享受,天掉下来了不着急,有个儿高的先盯着,睡醒了再说。
醒来时已到饭点,季大胡子大手一挥,要带师徒二人下馆子,三人穿好衣服,出了澡堂。
蓬莱仙对面有一家川菜馆,八十来平的一个门面房,大厅有十来张散座,还有两个小包间,夫妻俩经营,都是正儿八经的四川人,夫妻俩分工明确,老板娘负责前厅,老板则是负责后厨,老板手艺好,炒得一手好川菜,菜香味儿能传出去五条街,没少吸引来食客。
当下正值饭点,大厅都坐满了,三人也是来的赶巧儿,刚好就剩一个包间。
落了座,点了菜,老板娘又端来一盘瓜子,就出去忙活去了,三人嗑着瓜子聊着天,就等着上菜了。
约莫半个钟头,菜都上齐了,全是正宗的川菜,像什么夫妻肺片、辣子鸡丁、毛血旺、鱼香茄子、干烧黄鱼、麻婆豆腐,就这几道菜,每道菜都可谓集齐了“色、香、味、形。”看得人口水直流,入口那叫一个爽。
季大胡子一口鱼肉下肚,忍不住赞道:“啧啧啧!真是绝了,那啥,老田啊,你快尝尝这鱼肉。”
不等田二爷说话,周小义说道:“季队长啊,你有所不知,我师父他不吃鱼。”
季大胡子满脸疑惑地看向田二爷,问道:“怎么滴?”
田二爷苦笑一声:“没那口福……”
原来小时候田二爷吃鱼被鱼刺卡过,灌了好几天醋才出来,差点要了命,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打那以后,甭管多好的鱼,烧得再怎么好吃,田二爷是一口不吃。
季大胡子闻言,道了一声“原来如此。”
趁着吃饭的功夫,田二爷就问起了这桩案子,对季大胡子说知不知道来报案的人家的住处。
季大胡子回答说都记下来了,不过那些人家都不住城里,全是乡下人家。
田二爷听罢点了点头,就打算吃过饭后去走访走访。
酒足饭饱,季大胡子叫来老板娘要结账,期间夸赞这鱼烧得不错。
老板娘一脸谦虚地回答说:“这位巡警老爷,您过奖了,我家那哈巴儿手艺也就一般,关键是这鱼好,这鱼呐!是人大塘庄的。”
这老板娘口中的“大塘庄”,其实就是南城外的一个村子,关于这个村子,咱可得给您交代清楚喽!
出了南城沿着官道有个五六里地,有处村庄,叫大塘庄,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的样子,您可别小看这个村,这大塘庄乃是青平县周边最有钱的一个村子了。
大塘庄家家户户都是养鱼的,据说每家每户都有一套养鱼的配方,人家养出来的鱼是又大又肥,吃起来鲜嫩爽口,大清早起来去鱼塘里面把鱼打捞起来装好,再挑去城里,都不用吆喝叫卖,城里人一看是大塘庄的鱼,都抢着买,去晚了买不着,而大塘庄家家户户都是靠着卖鱼发的迹。
早个几十年,大塘庄的人家不卖鱼,都是庄稼人,人家这地土地肥沃,种什么有什么。
村中有座祠堂,里面供奉的是一尊泥胎塑身的龙王爷,民间传说龙王爷掌管兴云降雨,为了秋后能有个好收成,祠堂里龙王爷的香火就一直没断过。
有一年老天爷的脸色也是鬼催的,一年到头里没下过一滴雨,庄稼地里刨不出食,饿死的人那真是太多。
大塘庄皆是如此,种子下地不见出来,为此每家每户天天去祠堂拜龙王爷,祈求来场大雨,几月下来,依旧大旱,这时候人们就开始怀疑龙王爷他老人家是不是不灵了,该拜也拜了,该求也求了,既然不灵验,那还供着你干嘛,也就打哪起,村中龙王爷的香火就断了。
头年大旱,第二年就大雨,说来真是怪事儿,别的地方都晴空万里,就大塘庄这地儿,天上总有一片的云群,黑压压的压得人喘不过气,大雨一年到头都没断过,村里有的人迷信,说怕是惹怒了龙王爷,头上那片乌云,正是龙王爷所变的。
还真有人信,人们纷纷跪在地上祈求龙王爷大发慈悲,别再惩罚我们了。结果一点屁用没有,那片乌云依旧盘旋在上空,大雨如泉水一般哗哗直往下流。
村里有个叫候国清的小伙子,别人都对着那片乌云又叩又拜,他就不信这个邪,一把大火将龙王爷的祠堂烧了个干净,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把火下去,那片乌云也随之散了。
也不知是福是祸,当下也顾不上了,不下雨那是最好,趁着这个当口,赶紧种地吧,一年大旱,一年暴雨,再好的土地也被糟践了,种子播下去不见得能长得出来,收成也是一年比一年差,眼看都要活不下去了,候国清站了出来,对人们说当下这种情况就别指望种地了。
庄稼地不种地能干嘛?人候国清有办法,说挖鱼塘养鱼。
人们闻言嗤之以鼻,上嘴唇碰下嘴唇——说得倒是容易,你候国清吃鱼倒是在行,养鱼?你有那本事吗?
候国清这提议人们都当他是放屁,没一个人听得进去。
候国清本身也是头倔牛,当村里人都还守着庄稼地刨食时,他自顾自的在后山腰处挖起了鱼塘。
一个人前前后后、没日没夜忙活了大半年,挖出了小半亩地的这么一个鱼塘,东拼西凑借来一笔钱,去城里买回来几筐鱼苗。
候国清以前没养过鱼,他以为把鱼放进鱼塘里面就会自己长大,也不给鱼儿们吃的,没过多久,饿死了一大堆,这可把他心疼坏了,不过他也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养鱼的信念,于是接下来四处奔波,向那些养鱼的人请教方法,期间花了不少钱财。
从那些那些养鱼大户的口中得知,原来人家都有一套专门养鱼的配方,饲料怎么配,需要掺杂些什么,这里面都有讲儿。
话都给说到这份上了,能不能领会就得看你候国清了。
候国清回来连祖宅都卖了,在山腰处盖了一间木屋,心里想得开,不成功便成仁。又买回来一堆鱼饲料,至于他怎么调配不在话下,终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该他发财,最后还真让他调配出来一套独家配方,养出来的鱼是一条比一条大,一条比一条肥,至那以后发了迹,在村前买了许多地开凿鱼塘,生意好得不得了,赚的钱多得数不胜数。
当初不信他的人们此刻全都信了,于是家家户户也不种地了,种地最多能解决个温饱,真想发财,还得学人候国清,于是都挖鱼塘干起了养鱼这行当。
候国清倒不计前嫌,手把手的教人们怎么配鱼料、怎么养鱼,在候国清的带领下,整个大塘庄的人家手头上也都慢慢富裕了起来,以前家家住的都是瓦房,现在都盖起了院落,放眼整个青平县,也就数大塘庄这个村子最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