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大秦开局,招募杀神白起
作者:青丝蘸白雪Cy | 分类:历史 | 字数:37.9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章 风陵渡伏击战
目送章邯离去。
白起像是完全没感受到对方的负面情绪。白起的目光虽看向前方,但他的前方是战场,不是某个人。
缓慢地开合手掌,白起又叫来一个亲兵,下令派人前往楚军大营,散播五国联军已至华阴的消息。
这消息真真假假。六国伐秦,貌合神离。在五国眼中,楚国和秦国一样都是蛮夷。他们轻蔑楚国,不可能真心实意和楚国联合。
而楚国自恃国力强横,也看不上日渐衰弱的东方五国。
楚军一旦得知五国联军先行抵达华阴的消息,势必全军震动。只要楚军上当,加快行军速度,便不受控制地会拉长战线。
二十万大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统帅协调的。
这将给白起带来可乘之机。
一支没有整合的大军,就像一盘散沙,只需提轻骑一支,便可如扫去桌上灰尘一样,信手横扫。
更别提,白起新得到了赵政送来的精锐援军——特殊兵种,大秦游骑兵。
白起绕过长桌,大步走出房间。
很快,大军集结。
一行大秦游骑兵五千人,普通大秦轻骑兵三千人,大秦持矛骑兵一千五百人。
大秦轻甲步卒五千人,大秦长剑兵一千人。大秦剑盾兵,三千人。
大秦步弓手三千人。
其余各种辅助兵种若干。
共计二万八千余人。其余各部由穰侯魏冉统领,留在华阴城,继续收拢溃散的败兵。
城门洞开。
白起一马当先,风驰电掣而去。方得胜不久,战意正盛的大秦骑兵紧随其后,气势汹汹。
穰侯魏冉背负双手站在城墙上目送大军离去,目光复杂。
日升月落。
一连强行军数日,白起带领下的秦军终于赶到了风陵渡口。
这是一处由长江分出的支流。
河水清澈却幽深。
不了解情况的外人很容易被这条河欺骗,以为它很安静平和,没有风险。但若是不小心踏错半步,落入其中,便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
风陵渡两岸,芦苇丛生。早已过了芦苇花的季节,衰败的芦苇荡看上去空空荡荡,却也能提供良好的隐蔽。
白起一挥手,大军整齐而快速地窜入芦苇丛中隐蔽起来,不一会儿便不见踪影。
片刻后,呼噜声四起。
这些日子连续行军,可算是累坏了这支军队。
白起下马来到河边。他捧起一掬清澈的河水,浇在脸上。冷冽的水让他稍微清醒了几分。
将士们可以安然睡一会儿,白起却还不能睡。
如白起所料,楚军在听闻赵国前锋抵达华阴后,当即加快了行军速度。日前,哨兵传回消息。敌人前锋已逼近风陵渡,不过半日路程。若是让敌人渡过洛水,在河这边站稳了脚跟,秦军便只能硬着头皮迎接一场硬仗。
因此,白起的计划是抢占风陵渡口,埋伏在这里,给楚军来个半渡而击。
站在河边,纵目扫过。
白起皱着眉,看不出他心里是期待还是担忧。
风陵渡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埋伏点。
河流上下二十里,只有这一座木桥可供通行。河流两岸尽是芦苇荡,方便秦军隐匿行踪。
现在大军以逸待劳,只待楚军一半渡过风陵渡口,便可将之一击截为两段。随后趁其混乱,一举将之歼灭。
在亲兵带领下,白起走入芦苇荡,来到为他铺好的地方。
白起闭上眼睛,静默擦拭起自己的佩剑。
等待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
尤其是等待尚未发生的事情。哪怕对自己的战略非常有信心,白起仍会觉得心绪难安。
白起眼前不觉浮现起那位青年君王的面目。
常年皱起的眉头,坚定不移的目光,冷峻严肃的脸颊轮廓。
古人常言,君以国士之礼待我,我当以国士之礼报之。
白起不怕兵败,不怕身死,却怕有一丝一毫的失误,会让那个人失望。他无法想象,那双仿佛永远凝望着远方的眼中,逐渐软化多了几分伤感和痛苦会是什么模样。
白起咬了咬牙,踱步站起来。恰时,亲兵匆匆忙忙来到白起身旁,低语了几句。
“来了?”白起皱眉,有些意外,却也松了口气。
“是。”
“既然如此,那就把将士们都叫醒吧。让他们都打起精神来。是斩敌封侯,还是家破人亡,都看他们的表现了!”
“是!”
亲兵离开。熟睡中的秦军逐渐苏醒。没有抱怨,没有愤怒,没有惊喜,没有不安。秦军就像一支从睡梦中醒来的雄狮,辨别了身边的情况,便将自己的目光投到了毫不知情的猎物身上。
很快。楚军前锋便策马赶来。在一个楚将指挥下,楚国骑兵快速渡过河流,抵达对岸。
与秦国赵国相比,楚军的骑兵明显少了很多很多。他们号称二十万大军,实则大半民夫,其余几乎全是步卒。
这一点缺陷,足以成为楚军覆灭的原因。
白起握紧手中长剑。他能听到身边沉重的心跳和呼吸声。白起知道,将士们已求战心切。他们渴望冲出与敌人厮杀。
但这还不是时候。
白起低声吩咐了几句,亲兵离开,挨着将命令通知到千夫长。
白起随机重新将目光投向大道。
没过多久。
后方的楚军陆陆续续抵达。与意气风发的楚国骑兵相比,这些楚国轻甲步兵明显颓废许多。
连日赶路几乎透支了他们所有的体力。楚国步卒一边咒骂,叫嚣如果遭遇敌人,无法作战。一边又暗自哂笑,认为自己根本没机会撞见早已吓破了胆的秦军。
白起默默估算着进入埋伏圈的敌人数量,大概在八千到一万,只占了楚军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但足够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白起只需要击溃这支楚军,驱赶着他们,将战败的消息传回楚军之中。前后无法连接,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楚军,便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只知道掉头逃跑。
溃军一旦形成,哪怕是孙武在世,也无法逆转乾坤,将战事逆转!
“全军听令!放箭!”白起举起长剑,高声喝令。
令旗挥舞。
下一刻。
原本平静如水,无声无息的芦苇荡,突然射出数以万计的箭矢,密集如雨,凌空掠过,呼呼飞向楚军头顶。
坐在地上休息的楚军,解下铠甲,放下盾牌,正眯着眼打瞌睡。他们被这突然发生的袭击惊醒,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射了个透心凉。
一片箭雨扫过,楚军至少倒下三成。
一时哀嚎四起,惊慌失措的吼声不断。
幸存的楚军在生存本能地控制下,站起便向自己认为的生路逃去。硬着头皮,顶着射来的箭雨,越来越多的楚军涌上风陵渡的木桥。
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有的被压在下方,无法呼吸。有的睁大了眼睛,惊恐地望向箭矢飞来的方向。有的不受控制地被挤入洛水,片刻便失去了踪影。
“呜呜呜——”
“咚咚咚——”
钟鼓齐鸣!
一时间鼓声四起,如雷点将楚军包围。整齐列队的秦军,举着盾牌,形成一面面坚固地铁墙,向着楚军行军。
秦军不疾不徐,就像最后收拢包围网的猎人,丝毫不担心敌人逃出自己的包围圈。
楚军一时心惊胆裂。他们无视楚军将校声嘶力竭地命令,如无头苍蝇般乱窜。有的继续涌向木桥,想要渡过风陵渡。有的掉头冲向秦军盾墙,想要杀出一条生路。可迎接楚军的只有从盾牌后伸出的冰冷长戟,将他们捅个透心凉。
“早听闻楚国人悍勇,死战不退。今日一见,名不虚传。在这种困境下,竟然还能自发地进行反击,可悲可叹。”
白起嘴角泛起一丝怜悯嘲弄的笑意,低声点评。他随后摇了摇头,道,“也罢,速战速决吧!”
白起握紧拳头,声音沉稳凝重:
“全军听令,突击!”
“吾剑所指,尽皆披靡!”
杀神降临!
发动!
一道红光旋即将整个秦国军团包裹其中。
盾墙裂开!
手持铁剑的秦国步卒从后方冲出,迎向混乱中的敌人。
隐隐间,一道血红色阴影出现在秦军上空。血影一手持刀,一手持剑,秦军每每攻击时,血影也会挥动手中武器,如割倒麦子般横扫一片。
金铁相击,血流成河。
杀神降临之下,楚军成片成片倒下。原本就没有战意的楚军更是士气溃散,哭爹喊娘,竟直接朝洛水冲去,只想逃离这支虎狼一般的秦军。
战事很快结束。
白起大步走过遍地尸体鲜血的战场。他连看都没看一眼那些溃散的敌人,就像他们不存在一般。
对白起而言,现在还不是打扫战场,盘点收获的时候。
楚军的大部队还在后方等他!
翻身上马。
白起挥动长剑喝令:“辅助军团在此打扫战场!其余人马,跟上我!还有更多的战利品在前面等着我们!”
原本已累的气喘吁吁的秦卒,听到这个消息,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跟上风驰电掣而去的骑兵,生怕自己落后半步,便永远失去了参与接下来战斗的机会。
大军一连又赶了十里路,正好撞上在路旁休憩的楚军。数万楚军还来不及反应,穿上放在身旁的铠甲,大秦游骑兵已如一把利刃切入,将他们切碎。
大秦游骑兵的特性是无视地形阻碍,减少急行军的体力,物资消耗。哪怕连战追击,他们仍战意甚酣。
一时间,楚军营地鬼哭狼嚎,不明所以的乱军溃散。
没有过多停歇,白起只简单的扫荡战场,便急急赶往下一处战场。
楚军的战线拉得极长,兵力分散,外加从上到下,完全没想到秦军会突然出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白起一日数战,数战数捷。楚军战败逃亡之兵不可计数!
这一路直追到阳人,千里驱逐,直到楚军再无战意。
随后,白起在原地休整两日,一边调整状态,一边威慑楚人。等时机差不多了,白起便又马不停蹄地调转方向,向益阳方向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