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潜龙
作者:东海农夫 | 分类:都市 | 字数:18.8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章 似曾相识
不到上午九点就已经来到城南天官庙,仔细想想,差不多有六七年不来了。记得上次来天官庙还是中考之前,那时妈妈还在,是妈妈陪自己一起来的。不到一年时间,高一下学期妈妈就走了。每次想起妈妈,周若琳都会忍不住落泪。
“琳琳,又想妈妈了?”
“奶奶,我……”周若琳抬手揉揉眼睛说:“我没有。”
一手牵着奶奶,一手牵着爷爷,周若琳可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二老的心情。
同样,周峰老夫妻两个更见不得孙女伤心。
“琳琳,我们到那边看看,那里怎么围了那么多人呢?”
由于法会要到巳时,即十一点才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祖孙三人就四处溜达着游玩。别看周峰已经八十四岁高龄,可是腰不弯背不驼,乍看上去也就七十岁出头的样子。一米八几的身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自然比一般人看得远。也是心疼孙女因思念母亲而伤心,为了分散孙女的注意力而专挑人多热闹的地方去。
即将走到跟前时,只见不时有人提个灯笼从人群中挤出来,自然而然就猜到了众人围起来的肯定是一个卖灯笼的小摊,毕竟今天是元宵节嘛。
“爷爷,奶奶,是一个卖灯笼的,我们就不挤进去看了。不如到别的地方转转。”周若琳主要是担心人多,爷爷奶奶上了岁数,万一发生点意外就不好了。
周峰也不想费力往里挤,自己这身体是没事,可老伴的身体就不好说了。只是,他刚要转身却突然被一个擦身而过的少年手中的灯笼给吸引住了。
侧身拦住那个提灯笼的少年,伸手指着人群中心问:“小朋友,你手里的灯笼是在这里买的吗?”
“是啊,爷爷。”少年回头看着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说道:“是我爷爷给我买的。”
“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少年说着把手中的灯笼递给了周峰。
周峰刚伸手接过来,少年的爷爷也走到了跟前,笑眯眯地看着周峰问:“老哥哥,是不是也喜欢这灯笼上的字?”
“是啊,这年头能写出这样的字的人可不多见喽。”
“不是不多见,是见不到了。”少年的爷爷有些感慨地说:“老哥哥有所不知,这字还是出自一位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之手。”
“真的?!”
“老哥哥不信,进去一看便知。”
越看越觉得灯笼上的字与众不同,再听少年的爷爷这么一说,顿时勾起了周峰的好奇心。把手中的灯笼还给少年,向祖孙二人道谢后,也顾不上老伴和孙女了,侧身就往人群中挤去。
“爷爷,您慢点。”身后的周若琳赶紧提醒道。
费力挤进来一看,只见一个不大的灯笼摊子旁边站着一位看上去顶多十八九岁的少年,正提笔给一位买主的灯笼上题字。
“灯笼多少钱一个?”
“五十一个。”
二话不说,周峰掏出二百块钱递给摊主说:“给我四个灯笼。”
“好嘞,老人家,给您灯笼。”
周峰接过灯笼,马上凑到正在题字的少年身边问:“小哥,能帮我在灯笼上写几个灯谜吗?”
少年刚好题完手中的灯笼,于是接过周峰递来的灯笼一脸笑意而又十分谦逊地说:“只要您老不嫌弃就好。”
“不会,不会。”
“请问,您老想要写什么灯谜呢?”
“小哥随便写。”
“那好,您老稍等片刻。”
不过排球大小的灯笼,十来秒写一个,四个灯笼总共用时不到一分钟就全部写好了。
期间,周峰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少年的一笔一划,对方每写完一个灯笼,随手接过来就递到已经挤过来的周若琳手中。当写完第四个的时候周峰才开口问:“小哥是哪里人?”
“本地人。”
“本地人?”周峰有些怀疑地追问道:“请问小哥师从何人?”
这不能不让周峰心生怀疑。要知道周峰可是省书法协会的副主席,别说是夏城,即便是全省书法能够拿的出手的人都十分熟悉。眼前这位少年的字,不论笔法还是架构可以说夏城无人能比,整个省书法协会中也无人能及。
“没什么师承,勉强算是家传吧。”少年的语气平淡,脸上始终流露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请问小哥贵姓,祖上是……”
这时又有人请少年帮忙在灯笼上题字,所以少年边写边答道:“不敢,姓任。”直到写完手中的一个灯笼,少年才接着说:“家中长辈都不在了。”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眼前这位少年是一个孤儿?还是对方有意要隐瞒什么?
见爷爷在迟疑,此时也多少从少年的字迹中看出来一点门道,尤其是少年脸上那一丝淡淡的笑意,周若琳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于是接过话题来问道:“那你现在是读书还是已经工作了?”
少年显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身边买灯笼的顾客:“还有没有想写灯谜的?没有的话,我可要收工了。”
少年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周若琳也不在意。眼见刚才写完灯谜的那人拿出来五十元钱放到了少年身前的一个纸盒里,周若琳急忙掏出来二百块钱也要放进去,却被少年拦下了。
“不是五十一个。”
“那是多少?”
“随便给,十块八块的就成。”
闻言,周若琳反而又从钱包里抽出来几张一百的,数都没数连同刚才的二百一起放进了纸盒子里。
周峰对孙女的做法十分满意,见少年抬脚要走,急忙问道:“小哥,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少年把手中的毛笔往纸盒里随手一扔说:“抱歉,我没有手机。”
这怎么可能?!
现在哪里还有没有手机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就在周峰和周若琳一愣神的功夫,少年已经抱着盛钱的纸盒子从人缝中挤了出去,转眼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游人中了。
于是祖孙俩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卖灯笼的摊贩——一位乡下人打扮,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上。
“抱歉了,大叔,我不认识他。”
“你们不认识?”
“是啊。一大早我就来了,刚摆开摊子,少年就凑了过来。”摊贩有些讪讪地说:“不过他不是来找我合作的。你们刚才也看到了,他赚他的,我赚我的。”
听到这里,周峰心里有些懊恼。若早知道如此,刚才就该追出去才对。
“爷爷,奶奶,不如我们四处逛逛,还能碰到也说不定。”
周若琳对于爷爷痴迷书法一事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不用问也能从爷爷脸上那怅然若失的表情中读懂他此时的内心想法。
“好吧,那就四处转转吧。”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好法子呢?好在手中有四只题写了灯谜的灯笼,周峰不时抬起来仔细观赏一会。
“这字真的有那么好?”
一直没有开口的周老夫人,见老伴只顾看手中灯笼上的字,有好几次若不是孙女拉着都差点撞到行人身上,才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字越看越惊人。”周峰由衷赞叹道:“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字了。”
“爷爷,包括书法拓片吗?”
周峰闻言沉思片刻说:“包括大部分。换句话说是,除了颜柳之上的大家之外,其余都比不上。”
想不到爷爷会对少年的书法有如此高的评价,这大大出乎了周若琳的意料。
“爷爷,您不会看走眼吧?”
“应该不会。”边说边拎着灯笼来到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周峰对孙女周若琳说:“用我的手机把这些字拍下来,我发给专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