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
作者:眠日 | 分类:古言 | 字数:61.7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8章 春闱见分晓
明若昀最是受不了他发癫疯,见他不知收敛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扬声清晰地吐出两个字:“回家。”
贺九思怒气冲冲头也不回:“回什么家回家!本宫的家都被偷了还有什么家可回!”
脚下的动作却停了。
明若昀盯着他停下的脚步露出“我就知道”的神情,爱信不信地给他解释:
“我是说,文徽明他们来王府是‘蓬荜生辉’,你是‘回家’,他们是客人,你是自己人,听懂了吗?”
听不懂他也不打算再说一遍了。
还有什么话能比“自己人”三个字更动听?
没有!
贺九思立马就被安抚住了,背对着明若昀的脸控制不住地笑成了一朵花,嘴上却不松口:“那聂知林呢?你刚才为什么盯着他出神?”
明若昀走过去把他来不及收敛的“大花脸”掰过来,让他见好就收:“我那是好奇他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为什么会心悦单子阳一个普通的侍卫,一时想入了神,不是什么……什么移情别恋,你不要再胡闹了。”
再闹该把师父引来了。
贺九思顺势揽住他的腰,贼眉鼠眼地俯身把脸凑上去:“那就是说你‘恋’的还是我、‘情’也还在我身上,对么?”
他就知道这小混蛋又给他设“文字狱”!
明若昀闹了个脸红,被贺九思不断逼近的无赖的脸挑衅得呼吸都乱了。
不就是想占本公子便宜么,次次都被你得逞本公子颜面何存?
明若昀气得咬牙,揪着贺九思的前襟把人拽到跟前,这次先下手为强!
“唔!”
贺九思假装受宠若惊,利用惊呼的间隙启唇与他相濡以沫,为了方便明若昀还将身段又放低几寸,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明若昀的强吻,丝毫不反抗。
明若昀察觉到他的配合气不忿,干脆把他推到回廊边上坐下让他比自己矮一个头,揪着他衣服的前襟吻得越发强势。
躲在暗处的暗卫们默契地抬起头明媚望天。
呀!今日的天色……今晚的夜色可真好啊!
黢黑黢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你看那星星,你看那月亮,啧,真圆!
暗卫们精神错乱般不停地给自己下暗示,妄图说服自己是个睁眼瞎。
他们在这边不停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相府和乾清宫的注意力却不约而同都集中在宁王府上。
傍晚时分明若昀几人在茶坊里的一举一动被锦衣卫和相府暗探看得一清二楚,只片刻的功夫便传回了弘景帝和丞相的耳朵里。
弘景帝听闻周、文二人与明世子素昧平生稍稍安心,丞相听完探子的转述稍稍放下对明若昀的戒心,同时对清北书院越发动心。
按照文徽明的说法,清北书院今年只有他与周沉参加春闱不是因为只有他们二人出类拔萃,而是因为他们到了该参加科举的年龄,书院离其他才学出众的学生比比皆是。
国子监如今已然成了太子的囊中之物,陛下有心改制,断然不会给他们插手的机会。
如果清北书院真如文徽明所说的那般卧虎藏龙,那它简直是能和太子抗衡的最佳利器!
而如何把这把利器握在手里,便成了当务之急。
“备笔墨。”
丞相沉声吩咐,江州离岳州相距甚近,他得赶紧给怀瑾(张家大爷)书信一封,让他尽快寻几个可靠之人去探探虚实,清北书院,他志在必得!
而和丞相有同样想法的不止他一家,邺京各大门阀世家都想把族中几个不成器的子弟送去清北书院“改造”,这种情况在传胪大殿之后达到了顶峰!
原因无他,经过阅卷官的重重把关以及弘景帝的亲自筛选,殿试中最受瞩目的文徽明和周沉二人一人摘得状元,一人获封探花,此前备受推崇的何陆张三人,仅何跃亭跻身一甲得了榜眼,余下二人皆是进士出身。
而何跃亭能中榜眼还并不是因为他在殿试上的文章写得比周沉好,而是自古以来探花郎皆取“相貌英俊者”录之。
换而言之,周沉“输”给何跃亭不是输在了他的文采上,而是“输”在了相貌上!
皇榜贴出来的那一刻整个邺京城都沸腾了!
得意者有之,失意者有之,而让人最为诧异的是——新科状元文徽明谢绝了陛下翰林院修撰的封赏,请封了岳州通判!
岳州通判!!!
不仅比翰林院修撰低了两级,更是个外放官!
状元爷疯了不成!
一时间整个邺京城喧嚣尘上,各家想招新科状元为婿的达官商贾也跟着偃旗息鼓,都等着弘景帝圣断。
好在弘景帝虽然多疑但不是个昏君,在知晓文徽明“回馈乡里,振兴书院”的心胸抱负之后免除了对他的责罚,封了他一个比翰林院修撰稍高一级的官职——岳州同知,便宜他在岳州施展拳脚。
而修撰的位置最终让何跃亭捡了便宜,周沉依例得封翰林院编修,陆远和张涵之等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的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知州、知县等职。
封赏的圣旨下来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周沉自知他天资其实不如文徽明,甘拜下风,文徽明得偿所愿笑得合不拢嘴,而何跃亭和他的梁子,自此也算是结下了。
明若昀收到消息后平生第一次生出一种“棋子不受掌控”的无力感,还不等他给出最新的指示,丞相抢先一步下手!
他先是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将吏部侍郎待嫁的嫡次女孙玉容许配给何跃亭定下婚约,而后书信给岳州知府,以丞相之尊命他给文徽明大开方便之门,不论文徽明要做什么都答应他,给足了状元爷施展抱负的空间。
新科三鼎甲有两人变相地成了“雍王党”,仅剩的探花郎周沉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
可他既不能把手伸向翰林院,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把“太子党”府中适合婚配的女子许配给他,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太子无计可施之际,贺九思——或者说是明若昀借贺九思之力帮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