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皇帝
作者:沐浴焚书 | 分类:历史 | 字数:280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86章 大功德
“试着闭眼走一走,眼睛闭上,该打开的自会打开。”
赵宣渐行渐远,莫儒风立刻跟上,一路朝释空心那边而去。
赵宣背负双手,和常人无二,气定神闲。
莫儒风几次闭眼跟赵宣走,但发现闭眼乌漆抹黑,啥也看不到,根本无法辨别方向、路况。
尝试了几次,只能暗骂一声,看着气定神闲离去的赵宣,摇头。
这小子越发邪乎了。
房间内,赵宣推门而入,释空心正盘膝而坐,见到他来,道了声佛号。
“释空心龙见过大严天子,身子消耗过度,无法跪地,望陛下恕罪。”
“大师无需如此,朕还没感谢救治大恩。”
赵宣说着,过去坐在孙邈搬来的凳子上。
释空心看着前方的赵宣,浑浊的眸子狠狠一亮,“陛下,贫僧没有猜错,陛下果然是当世奇人。
贫僧虚度光阴,没想到有生之年真能遇到以心观物之人。”
以心观物?莫儒风抖了个哆嗦。这是真的?真有这说法?
刚才他还以为赵宣是在胡说八道,信口胡诌着呢。
这位大师见多识广,老子年纪比他小,见识又没他多。
孙邈更是初次听说,以心观物法门,暗暗称奇,不由多大量赵宣几眼。
相比莫儒风、孙邈,赵宣显得十分淡然。
“误打误撞罢了,大师也见识广阔,还懂此法?”
赵宣哪里懂以心观物,无非就是把感受到的玄之又玄的状态,随便说给莫儒风听罢了。
难道世间真有以心观物这法门?
“陛下谦虚,七窍本相通,但人世间的各种繁华,迷惑了耳鼻口眼罢了。
心为生真,去伪存,真心便能观物,此等境界并非凡夫俗子能够明白。
古往今来,贫僧也追寻不得,只知其境并非任何人能踏足其中。”
释空心越说越叹息,不由又是一通感慨。
赵宣并没在这无聊的话题上继续下去,直接切入正题。
“大师远隔千里要见朕,是有何事?”
他现在事情特别多,没太多空闲和释空心唠嗑,立刻赶来见释空心一是因为释空心对他有救治大恩,二是听季枞灵提起释空心并不是她和慕容从容找来的,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来想见他的。
至于为何?通过季枞灵讲述,他大体有数。
对于这样一个功夫不在慕容从容之下,医术又在孙邈之上的存在,赵宣如何能不动心?
若将这人物留在身边,为己所用,等同于直接开挂,别区别!
听到赵宣的话,释空心郑重道:“陛下,贫僧不远千里,前来见您,只为天下苍生!
陈国、大严,以及诸多小国、大国,百年来虽说会有战乱,但也就边境互相试探,和天下而言算太平。
但一年半前,自陛下御驾亲征以来,先是陈国六十万大军被灭,而后明国被灭。
明国成了无主之地,大乱不断,各种争夺土地,百姓颠沛流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当前更是天下大乱,混战,普天之下无数百姓血流成河。
陛下身处巅峰,可曾体会到苍生之苦?
我佛慈悲,希望陛下止戈太平,不再有流血一事,乃陛下功德。”
闻言,孙邈倒抽凉气,神色巨变,就要岔开话题。
他还没开口,赵宣眉头一挑,示意他别多话。
“大师的意思,是战乱由朕而起?”
释空心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是与不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有能力左右当前局势,望陛下心系苍生,慈悲为怀。”
赵宣笑了,“让朕慈悲为怀?那朕倒想问问你,慈悲是什么?什么是慈悲?”
面对赵宣提问,释空气不假思索,口若悬河。
“怜悯众生,爱护众生,解除苦难,众生欢乐,便是慈悲。
大慈大悲,都是为众生,众生乐为大慈,众生苦为大悲。
陛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无非是凡心欲念的执着罢了。
这执着,无可厚非,可要付出多少人命做代价?天下苍生皆因战乱水深火热,是何等罪孽?
缘起缘灭,又有何意?
种什么瓜,得什么果,种善得善终,种恶得恶果!
古有贤明帝王,种善得寿终正寝,万里霞光,得道成佛,再无需轮回,尝试轮回之苦。”
释空心状态很虚弱,但每一句话都带着极大气势,一张老脸,增添异样光芒。
莫儒风、孙邈,两人不知不觉,脑海中浮现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的场面,不由内心发出莫名滋味。
没听到这番话前,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这问题,尤其是莫儒风,心里越发怅然,觉得自己双手沾满血腥,很是罪孽。
释空心看着莫儒风,最后又看了眼赵宣。
“陛下若心有善念,心生慈悲,为天下苍生,乃莫大功德。”
“呵呵?是么?功德有多大?”赵宣嗤之以鼻,音量不大,却将莫儒风、孙邈二人从自责的状态拉出。
两人看着赵宣,难以想象赵宣会提问这问题。
在心怀天下,慈悲为怀的释空心面前,赵宣居然显得世俗?
顿时,没来由的,在莫儒风、孙邈二人前,赵宣很渺小。
多大功德?释空心从没想过这问题。
没等他回答,赵宣继续提问,“按照大师所言,心生慈悲便是为了要功德?”
释空心摇头,“当然不是,是为天下苍生谋福。”
“不对呀。”赵宣笑了,“可是从一开始,大师说给朕听的,就是朕要做善事,种善果,将来才会得善报。
心生慈悲,安立天下,说白了,目的不就是为积攒功德?
将来能否凭借功德免入轮回,免遭轮回之苦,不就是修行人毕生所求?
既如此,那大师的执着,与普通欲望有何区别?”
有何区别?
这一问,又让释空心陷入沉思。
他和很多人讲过类似的话,但却从未听到有人提问他这问题。
莫儒风、孙邈,神色越发迷茫。
对呀,这有何区别?种善因得善果,这也不是一种凡心执着,因为种善因同样是带着目的去的,不也是一己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