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
作者:社会和谐 | 分类: | 字数:40.6万
本书由顶点小说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三章 斜阵
第104章 斜阵(求首订)
“快上,快上,上上!”
李忠催促着。
手下人划着船,奋力的向着陈达史进所在的缺口而去。
但他们的人数还是不够多,这一轮仅仅只能运过来几十人。
因为他们的船只都是抢夺的西夏人的。
西夏人也仅仅只过去了一轮运,过去了几十人,就这么多船。
即便只是这几十人,跟在史进、陈达他们的后面,也已经是一股强大的生力军了。
第一轮士兵已经全部上岸,李忠和李孝忠也提着兵器来到了岸边,跟在了史进、陈达、杨春的后边。
史进跟李世民时间最长,虽然他稍有些不懂人情世故,但也受到了许多军法的熏陶。
略做一些组织,士兵们便以他们为中心组成了一个斜阵。
这倒是属于史进自己的发挥了。
在这种重重包围之中,斜阵不是最好的方法。
要么是固地死守,等待后方的援军组成一个方阵或圆阵。
要么是硬碰硬。试图与自方这些精锐凿穿敌军,组成一个尖阵,即便敌军人数众多,也能够翻盘。
但史进却组了一个斜阵,这种一般是试图从侧位包围敌军,增加与敌人更多的接触面,而选择的阵法。
但在敌军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这种阵其实是使四方陷入劣势之中。
史进让陈达、杨春在斜阵的长边坚守,自己亲自前往侧翼,使自己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顶住最大的压力。
“直娘贼!来的倒是个聪明人,真他娘的好!”
韩五带着士兵们往河边冲,不像一开始那样只知道恋战,沉浸于厮杀之中,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着场面的局势,准备与友军汇合。
见不知哪来的援军,居然在这组了一个劣势的斜阵,不仅没有骂蠢,反而是满心的高兴。
只因为这斜阵要伸出一个小角,便好像伸出一条手臂一般,刚好是冲着韩五这边的方向来的。
这是要与韩五里应外合,前后夹击,先打开一条道路,促使两方会军。
“兄弟们,杀!不能让别人小瞧了咱们!”
都说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敢跟着韩五干,敢跟着韩五来到这个地方战斗的,也都是一群骄兵悍将。
看着这不知哪里来的友军如此的悍勇,未曾轮到自己等人帮忙,便已经在西夏人的重重围堵之中登上岸边大杀四方了。
还主动的接应着己方。
也是佩服这友军的实力,也是想要展示一番自己的勇猛。
在这包围之中,强援就在身边,谁的心里不狠狠的打了一强心剂!
当即在韩五的带领下,愈发奋勇的厮杀了起来,眨眼间便往前推进了三步,离那河边更近了。
“加强攻势,快快截住他们。不能让他们联合起来。”
那险死还生的西夏将领,如今在重重的护卫之下,指挥着士兵战斗,却是再也不敢上前了。
“真该死,到底是哪里来的这群人这般的勇猛?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这里?”
这些人的战斗力是这般的强,在哪里都可以作为一支主力。
很容易便让人联想到宋军一定有大动作。莫非是有人通风报信,从奸细那里得到了消息,才到这里前来截杀?
可这样一想也不对呀。
若他们真的是冲着自己这一支队伍来的,都能秘密潜入到了这里,想抓这条大鱼,又怎么可能只派这些人?
莫名其妙的把这百十精锐丢入他们西夏的腹地,这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目光阴晴不定的看着刚才险些将自己杀掉的那员宋军猛将。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
身边的亲卫到底有一些知道这边关事情的,听到将军喃喃自语,略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观其作战刚烈,如此雄风,也许是杀监军驸马之人。”
听他这样说,这头领又将眉头皱起。
“是他杀的兀移吗?可凭他杀兀移的功劳,怎么也够他升个几级的官了,少说也得是带个五百人的小将,怎么只会带着这几十人出现在这里?”
“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必定被宋廷器重,如此突兀的带人截杀咱们,恐怕有诈!”
他挥了挥手。
“速速催一催溥乐城的守军!快马北上,告诉王爷先不要过来!”
“贤王身边还有两百名精骑,或许可以歼灭敌军。”
身边的亲卫说着。
但这头领却摇了摇头。
“不值得冒这个险。”做出这个决定,他也感到非常的丢脸。
看战场上这个局势,恐怕未必能够击败敌人了。
只怪这些人实在太勇猛了。
当然,只要略拖一拖,纠缠住他们,等溥乐城的守军赶到,他们也只有败亡一条下场。
到那个时候,丢脸的只有自己一个而已。
“加紧攻势,往他们中间攻。”
自己还是要再做出一番尝试和努力。
他也看出来了史进的意图,但战场之上。变化莫测,正奇相合,谁是优势谁是劣势,看如何发挥。
刚刚渡河的敌军一反常理,组成一个并不适合作战的队形,自然是要与被包围中的宋军接应。
若他们成了,己方自然就大败。
但如今他们人数不够,却又将队伍拉的这样的长,刚好可以被自己从中间截断。
凿穿一个个节点,把他们分成几段,便可分而围歼。
这是自己的机会。
史进明显感受到敌人往自己这边打了过来。
身边的敌人给自己造成的压力略有些增大。
他明白,敌人也应该是看穿了自己的意图。
正如兵法上描述的那样,自己如今组成的这个阵型分成长条,其实是将己方处于薄弱之中。
所以史进才主动的来到了侧翼,让陈达、李忠等人守在了中央。
史进试图以自己几人一身武艺,固守住这几个关键的节点,承担住压力。
靠自己几人的质量,弥补兵力不足的缺点。
顶住压力,一点点与那被包围的宋军会合。
再在这河边列阵。
便可接应后方的援军,又可以集合所有的力量发动反攻。
扭转乾坤,毕功于一役,直接将眼前的西夏兵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