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偷听我心声后,惊动全国吃货大佬

作者:余苼升 | 分类:古言 | 字数:87.2万

第322章 部门搞团建?

书名:偷听我心声后,惊动全国吃货大佬 作者:余苼升 字数:4390 更新时间:2025-02-01 01:45:30

司农寺一向只是种一些常见的蔬菜,种瓜果之类的。

如果不是沈华筝说,黄大人还不知道枸杞除了野生采摘,还可以人工培育。

所以刚才沈华筝一提,他就很感兴趣。

如果不是沈昭年和沈华筝劝他先吃些早膳,他甚至想要立刻去看枸杞做成盆栽是什么样的。

吃完早膳,沈华筝就带着黄大人去看她的枸杞盆栽。

这些枸杞,有的才刚长出花,有的已经长出果实了。

沈华筝指着盆栽介绍道:“这些都是我从枸杞果实里面取出种子,然后种出来的。”

黄大人一看,眼睛顿时亮了。

他靠近那些盆栽,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枸杞枝条细长,植株看着就具有柔韧性,叶片纤细,呈狭长的椭圆形。

布满了坚韧的叶脉,看起来充满生机。

在青绿色的叶片之间,还点缀着淡紫色的小花,小巧可爱。

花朵虽然不大,但成簇生长,点缀在枝叶之间,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仔细一闻,还有淡淡的香气,优雅而含蓄。

还有几盆没有小花的,枝条依旧细长柔韧,带有一些小小的倒刺,在阳光下呈现出暗紫色。

跟前面那些盆栽不同的是,这几盆的叶片之间点缀的不是紫色的小花,而是或青绿色,或红色的果实。

枸杞果实小巧晶莹,仿佛一颗颗小红宝石,在翠绿的叶片中格外显眼,散发出独特的野性美。

沈华筝:“枸杞长出来的花谢后,就会长出这些椭圆形的小果实。一开始是青绿色的,后面随着成熟就会慢慢变成红色或者橙红色。”

在现代的时候,沈华筝也会种枸杞。

除了因为她平时会用枸杞煲汤,泡水喝。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枸杞长出果实后实在好看,精致小巧,散发出一种野性的美。

当作观赏盆栽也挺好的。

黄大人点了点头,又仔细地看了看花盆,很快就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

“小沈大人,种枸杞的花盆是不是要选这种底深一些,大一些的?”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之前种菠菜,生菜和辣椒,选用的都是不同大小的花盆。

相较于菠菜和生菜,辣椒苗的根系更为发达,需要更深的土壤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因此辣椒苗的播种深度要稍深一些,需要更大更深的花盆来种植。

沈华筝点头:“不错,枸杞的根系比较发达,要选这种深一些的花盆。土壤最好选用疏松,透气性好的……”

她开始讲起种枸杞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从取种,到后面的种植。

枸杞在取种子的时候,要非常注意。

如果是从干果中取种子,必须先用清水把枸杞泡开,然后再进行取种。

如果是鲜果,直接把枸杞轻轻搓碎便可。

要让种子和果肉完全分离,然后再取出种子。

这个时候必须非常注意一点,就是避免破坏种子。

搓碎后,还要把混合物进行清洗。除去果肉,果皮和其他杂质以后,才是可以用于播种的种子。

野生枸杞是一种尤其耐旱、耐寒,顽强生长的植物。

常见于干燥的山坡,草原和荒地上。

因此枸杞喜干燥,不耐涝,可以适量浇水。

让盆土保持湿润,避免水分过多,不积水。

沈华筝讲的非常详细,她甚至强调,种子可先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播种。

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

黄大人全神贯注地听着,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沈华筝也一一耐心地回答。

这一趟来沈府,他可谓是收获满满。

不仅跟沈华筝交流了种菜心得,吃到了一顿极其丰盛的早膳。

离开的时候,还带走了几盆长势不错的枸杞。

来的时候,黄大人把自己带来的那些盆栽蔬菜送给了沈华筝。

沈华筝也挑了两盆枸杞送给他,做为回礼。

黄大人坐在回府的马车上,看着那几盆生机勃勃的枸杞,心里乐开了花。

这一趟还真是满载而归,沈华筝这个下属还真是选对了。

回去后,他要赶紧把沈华筝说的那些都记下来,免得一会儿就忘了。

听说枸杞的枝条长得快,回去后他还得把它们好好地修剪一番。

这样不仅可以让枸杞形态更美观,还能够提高产果量。

*

不用忙公务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沈昭年觉得自己还没歇够,就又回到户部上值去了。

沈恪庭最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六部缺人缺急眼了,有些官员甚至开始打起翰林院的主意。

翰林院几个资历浅的一会儿被这个部门借去几日,一会儿被那个部门借去几日,忙的跟陀螺一样。

就连黄大人也没那么多时间往沈府跑了。

沈恪思和沈恪恒也都为了国子监马上到来的岁考做准备,比以前用功许多。

父子几人,每日上值的上值,上学的上学,每日忙得脚不着地。

整个沈家,只有周氏和沈华筝最为悠闲。

第322章 部门搞团建?

周氏每日只要打理沈府的事情就可以了,名下的铺子什么的也不用她操心,最多查看一下账目。

沈华筝虽然时不时要去上林署一趟,但她的工作要比沈昭年他们轻松许多。

也就是听一听下属们的汇报,又或者去苑场勘察,回来写报告。

其余的时间,她不是跟周瑛和乐佳郡主三人一起喝茶聊天,商量一些生意上的事。

就是做一些新菜式,开发新菜单。

偶尔还能约上周瑛和乐佳郡主去逛逛街,买买喜欢的珠宝首饰。

沈华筝还是喜欢平淡美好的生活,岁月静好,氤氲似烟。

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只要舒适就可以了。

然而,沈华筝的岁月静好也没维持多久。

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景宁帝特召她参加早朝。

沈华筝的官阶不高,除了大朝会,在无召的情况下,日常是可以不上早朝的。

可这一次,她是必须参加的。

沈华筝迷迷糊糊地坐在马车里,听着外面呼啸的北风,突然想起以前上早八时的怨气。

尤其是一整天满课的时候。

早朝之际,议论的也是年底的各种盘点,官员回京述职。

当然,还有未来一年的各种规划,各地官员调动之类的。

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大臣们意见不一,有些甚至吵了起来。

今日有奏报到,与大梁以东接壤的蛮夷滋事,双方短兵相见,战事一触即发。

眼看着局面即将失控,蛮夷首领在关键时刻出现,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

不仅亲自向驻守边境的衍东军道歉,还把把挑事的人给带走了。

现在大臣们正在吵的是,要不要趁这事让蛮夷给大梁一个交代。

一派认为这一次蛮夷首领亲自出现将闹事的人带走,又向衍东军道歉,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了。

再者,蛮夷与大梁接壤,时有冲突和摩擦,却鲜少发生战争。

若是大梁的态度过于强硬,怕是真的会引起不必要的战事。

这事既然已经过去了,就无须再斤斤计较。

也能够彰显大梁的风度。

另一派则认为蛮夷此举正是在试探大梁的底线,若不是衍东军严阵以待,怕是蛮夷就要打过来了。

每年到了年关的时候,蛮夷总会滋扰边境。

这一次,大梁的态度就该强硬一些。

正好趁这一次机会,好好震慑一下蛮夷。

免得他们总是想些有的没的,时不时生出些事来。

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可看着也闹心。

如果每次总是轻轻放下,万一让他们以为大梁好欺负,生出狼子野心,那该如何是好。

沈华筝站在靠后的位置,一边听着几位大人吵。

她不太了解边境的实际情况,听着倒是觉得两方说的好像都有道理。

只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仅凭这些片面之词就下定论。

对边境和蛮夷各个部落的情况最了解的,自然是一直驻守在那边的闫将军了。

只是闫将军现在人还没回京城,不能给出他的意见。

景宁帝也没说话,就让他们吵。

两边谁也不服谁,早朝就是在几位大人的吵吵闹闹中结束的。

也许景宁帝被吵得头疼,散朝后并没有留下任何官员,而是让众人一起离开。

*

沈华筝照常跟沈昭年几人一起,朝宫外的方向走去。

她正听着他们几人聊天,突然听到有人在身后喊——

”小沈大人,小沈大人!”

沈华筝下意识地停下脚步,转身一看,竟是黄大人。

沈昭年嘴角抽了抽,来了来了,这个种菜狂魔又来了。

沉迷声色,赌博的人他见的多了,可还是第一次见到种菜都能够走火入魔的。

上回沈昭年去司农寺借人,结果这家伙拽着他不让走。

他硬是被拽着把地里刚长出来的小菜苗参观了一遍。

吓得沈昭年再也不敢去司农寺借人了。

黄大人笑嘻嘻地走到沈华筝跟前。

“小沈大人,上回你送我的那些枸杞如今都长得很好。结了不少果实。如今我都顾不上以前养的那些花了。对了,上回带你瞧过的那些菠菜……”

一说起他那些宝贝蔬菜,黄大人就滔滔不绝,面上还带着笑意。

以前黄大人还喜欢种花,但现在他所有的心思都已经放在了盆栽蔬菜上。

看着秧苗一天天地成长,开花,结果,一股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再也顾不得以前养的那些花了。

沈昭年有些受不了黄大人,也不想再听他说那些花花草草,蔬菜瓜果的。

早在黄大人走过来的时候,沈昭年就默默地拉开了一点距离。

他跟周太师等人走在前面,沈华筝和黄大人走在后面。

跟沈昭年不同,沈华筝完全能够明白黄大人的心情。

对她来说,种花和种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虽说种花和种菜同样需要付出精力和心血,从播种育苗,到移苗上盆。

然后像侍弄孩子似的关心秧苗成长,在阳光下松松土、浇浇水、施施肥,

同样是看着种子抽完芽,长出郁郁的叶子,长出生机勃勃的花朵。

可那娇嫩的花朵总是在极盛之后,便会走向枯败,就像无奈的轮回。

花开时能让人心花怒放,凋零时也给人以伤感。

但种菜就不一样了,从播下种子的那一刻开始,心里就充满了收获的希望。

种好了就直接吃。

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那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眼看就要到宫门口,黄大人这才想起自己找沈华筝的正事还没说。

他轻咳一声:“对了,小沈大人。今年我们司农寺各个衙署之间打算一起聚个餐,你们上林署也一起吧。”

沈华筝:(o゜▽゜)o☆

司农寺聚餐??

这是部门搞团建???

还是美食团建!!

司农寺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部门,负责仓储和农林园苑管理方面的所有事情。

它的下属机构除了上林署,还有太仓署, ?钩盾署?,导官署?诸仓、司竹监、温泉汤监等。

这些机构都分别负责蔬菜瓜果的种植,粮食储备,木炭柴薪的供给和家禽家畜的喂养,粮食的再加工,中央粮仓的管理,竹林的养护,温泉的管理等。

也就是说,朝廷这些衙署里面,只有司农寺全是好吃的。

至少司农寺的蔬菜瓜果和肉类是别处不能比的。

就连大米,可能都要更香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意识到了什么,不待沈华筝回答,黄大人又补充了一句:“咱们的一应食材都是全的,都是想吃什么都有。”

今年他们各类作物收成都特别好,牲畜也养得不错。

景宁帝龙颜大悦,特意将其中一部分作物和牲畜赐给司农寺,让他们自行分配。

黄大人也是跟几位同僚商量过后,才想到的这个法子。

大家这一年来也都辛苦了,好好吃一顿,就当是犒劳下属们了。

黄大人已经统计过了,到时聚完餐,景宁帝赐下的东西应该还有剩余,到时候就让同僚们带回去。

沈华筝:(???)

有这种机会,她又怎么可能会放过呢。

这么久了,终于轮到她蹭一回吃的了。

也算是为下属们谋福利了。

“既然是司农寺各个衙署都参加的聚餐,上林署自然也是要去的。”

”好,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定下后,我会让人通知你们。“

”多谢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