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不婚男女古代养娃日常

作者:水波1984 | 分类: | 字数:96.9万

第322章 搬家

书名:不婚男女古代养娃日常 作者:水波1984 字数:2337 更新时间:2025-02-11 01:46:02

年初三,李管家来汇报,在县里挑了两个合适的院子。

“老爷,太太,两个院子,都是三进的。

正房有六间,东西带着厢房,不带跨院。

一个位置离城门不太远,四周住户有点杂。

还有一个就是离咱们自己的院子不太远,周围住的大多数读书人家。”

江书韵说一会带爹娘过去看看,房子是他们住,他们自己相中才行。

江父江母也没推辞,书韵和以安诚心给他们买,他们高兴接受就好。

卫三赶车,江书韵带着爹娘去县里看房子了。

因为是给爹娘买房子,就没有叫上江大哥他们。

李管家带着先去看了离城门近的院子,房子不错,就是周围环境有点复杂。

小商小贩多,附近还有赌坊和青楼,江父没相中。

又去看了第二个,这个离江书韵他们原来的房子不太远,隔着两条街,周围很安静。

“选这个,房子格局大小都差不多,这边环境比较好。

我记得邵明之前的学堂在这附近,到时候,让邵钦和邵宁过来读书,也不知道人家能不能收?”

江书韵和学堂的夫子也不熟,那是之前魏夫子举荐的。

“到时候让大哥带着孩子过来看看,让夫子考校一番。”

江书韵不会大包大揽,给爹娘买房子,让大哥大嫂他们一起住。

那是因为他们不能常在身边尽孝,而大哥大嫂照顾父母也算有功了。

房子相中了,去牙行交钱,又去府衙换了红契。

江书韵打算等爹娘搬完家,他就带着邵明和邵云回府城了。

以安要在这留一段时间,有李管家和赵师傅在,不会有什么事。

回到江家村,江父歇了一会,就去找族长了。

“子文来了,书韵呢,什么时候走?”过年的时候,江勉一家回来,父子两人又深聊了一会,三爷爷已经想开了。

族人不争气,一出又一出的,他也管不了了。

“书韵要等两天再走,等我搬完家,他再走?”

“搬家,往哪搬?”

三爷爷有点懵,子信家祖宅在这,祖坟也在这,还要去哪?

“三叔,书韵怕我和他娘年纪大了,有点毛病,请郎中来不及。

搬去县城,那里离这不远,以后祭祖也方便。”

江父没有说其他,三爷爷心里已经明白,江书韵已经开始要和族人拉开距离,慢慢疏远关系了。

“挺好的,县城各方面都不错。

书恒呢,也和你们一起过去吗?”

“一起过去,邵钦和邵宁年纪不小了,尤其邵钦,一直在县城读书,没人督促,也不行。

邵宁也十一岁了,要去县里学堂了。村里的学堂,如果村里想继续开下去,就请一个先生。

我们回来住这边,学堂可以继续借给村里用。”

江父想着,这是他能在村里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让村里使用,孩子们能继续读书。

“行,我知道了。到时候和里正他们商量一下,再请个夫子,孩子们还是要读书的。

书韵给族里买的祭田,这几年,也存了一些银子。

学堂请了夫子,束修就够请夫子的花费了。”

三爷爷这几天已经想清楚,他能压制族人一时,以后呢,他没了,族里的人会不会乱起来,给书韵带去麻烦。

即使这一代不能,下一代,谁又能保证。

之前大伙没钱,为了温饱,没那么多心思。

自从跟着书韵家的种西瓜,卖蔬菜,养猪,家里银钱是凑手了,但是,各种小心思也多了。

兜里有了几个银子,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各种坏毛病都出来了。

三爷爷也怕,万一以后惹出大祸,他就没脸见列祖列宗了。

“三叔,我们去了县城,也会回来的祭祖的。

都是为了孩子们,咱们再活能活多少年。

村里在书韵他们那做活的还有不少,干得好的,都不会亏待他们的。

书河从西北回来,以后就去府城庄子做管事了。”

江父也透出一个信息,现在没出什么事,不会牵连其他人。

“书韵夫妻是好的,我会和大哥他们好好说的。”

三爷爷心里明白,书韵他们没打算和族里老死不相往来,只是有个度,距离拉开一些。

到下一代,关系会越来越远。

不过,那些已经在庄子上或铺子里做活的人,他们的下一代,还是会有一定关系的。

三爷爷想着,被小儿子带去府城的大孙子和二孙子,心里那点不愉悦也就散去了。

“房子找好了吗,什么时候搬?”

“找好了,初十搬。

书韵要回书院教书,邵明和邵云也要回学堂上课。

选了最近的一个适宜的日子,书恒可以晚走几天。

如果村里决定请先生,他会做好交接。”

学堂开了好多年,不能一下子就扔下不管了。

“行,我会尽快的安排好。”

搬家日子已经定了,江父写了请帖,都是家里的姻亲。

江书闻才知道爹娘要搬去县城了,他倒是高兴,以后离得近了,看望爹娘方便多了。

这一两年,他也发现了,村里人,尤其是族里人,变了很多。

二哥二嫂走到今天不容易,不能被毁了。

直到初十,村里来了很多马车,都停在江家老宅,大伙才知道,江家要搬去县城了。

“怎么说搬就搬了,这可是祖宅,不要祖宗了吗?”

“瞎说什么,什么叫不要祖宗了,县城离得又不远,祭祖也不耽误,祖坟也没动。”

王家堂舅,也就现任里长呵斥了一声,都是什么东西。

里长和族长,大爷爷他们都过来了,他们已经商量好了,村里一起请先生,学堂,不能关。

“书韵孝敬父母,在县里给他们买了房子,让他们安享晚年,你们在那说什么混话?

以后,你们有能耐,别说县城,府城也可以去,没人会说你们忘了祖宗的。”

三爷爷看了一眼院子周围围着的人,很多族人脸上写着懊恼,倒是其他村里人,没有什么不同,很多人替子文高兴。

儿子有出息还孝顺,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如果他们的子孙也这样,他们也高兴。

“书恒也走吗,学堂怎么办,孩子还要读书呢?”

“子文把学堂无偿借给村里用,我们会请新的先生,孩子们读书不能断了。

新的先生来了以后,书恒再走。”

三爷爷把事情交代明白了,大伙开始帮着搬东西。

家具什么的都不用搬,新的院子都有。

人多力量大,一会,东西就搬完了,马车离开了,留下一股灰尘和心思各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