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家有三小只

作者:偷吃小鱼 | 分类:玄幻 | 字数:187.8万

428.第427章 下乡收粮

书名:四合院:家有三小只 作者:偷吃小鱼 字数:4251 更新时间:2024-10-26 21:58:32

第427章 下乡收粮

奈何,这年月里,商业贷款什么的不好搞。

手续繁琐不说,弄个几百块对徐庆来说不值当。

下乡去收粮,几百块就是杯水车薪。

至于贷个万儿八千的,要求更严格。

而且,国内目前也没几家银.行,像刚刚才成立的农行,都还没开展此类业务。

徐庆思索之后,决定暂时不贷款,先用自己身上的大几千块。

过段时间,下乡先收一部分粮食,加工成面粉后,售卖出去。

然后再用挣到的钱,再收粮,这样慢慢来。

要是一开始就把摊子铺的太大,管理各方面跟不上,也容易出问题。

稳扎稳打,才是良策。

反正才刚改开,挣钱的机会多得是。

没必要着急忙活。

急功近利,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

走出农行,徐庆顶着炎炎烈日,揣着身上的一千多块钱,出了四九城,到三虎子家附近刚建起的库房,验收了一下。

见库房盖的不错,工人们没应付了事,散了一圈烟后,徐庆坐在宽敞且空荡荡的库房内,挨个向工人付了工资。

这些工人,都是三虎子帮忙找的,是附近村上的农民。

徐庆雇佣的价格,不算太贵。

一个人每天一块三,也就是雇的人多,干的时间不短。

结完工资后,徐庆揣在身上的一千多块,几乎所剩无几了。

工人们得了工钱,三三两两地就离开了。

徐庆绕着库房,带着用麦秆编织的草帽,在库房内到处仔仔细细地又查看了一番。

最后用大铁锁将库房的门锁上,转身骑着自行车,去了三虎子家一趟。

一来顺道看望一下。

二来,往后等收回来的粮食,拉到库房这边,晚上还得请三虎子母亲照看。

这件事,徐庆得提前给打声招呼。

万一三虎子母亲觉得自己上了年纪,不答应。

徐庆要早点另寻他人。

毕竟粮食放进库房,没人看着可不成。

三虎子母亲倒是没拒绝。

徐庆给开工资,这对年迈的三虎子母亲来说,可比纳鞋底挣钱要轻松。

徐庆见其答应了下来,临走前说道:

“婶子,现在我库房里啥都还没放,您眼下不用照看。”

三虎子母亲送徐庆到院门外,笑盈盈道:

“那好,小庆你啥时候把粮食拉来,记得给婶子说一声。”

徐庆应声点了点头,带着大草帽,骑上自行车就赶紧朝四九城回去。

天气又热又闷,徐庆还没回到四九城,身上半袖就被汗水浸湿一大片。

七月底了。

已是伏天,最近几天没下雨,一直大晴天,地里都被晒的直冒烟儿。

徐庆停下自行车,掏出手绢,一边擦着额头的热汗,一边朝炙烤大地的太阳瞥了一眼,避开从城里驶出来的汽车,把自行车撂在路边的田垄旁,人背靠着路面,坐在地里,抽了根烟,等路上的尘土落下后,才起身把自行车扶起来,骑着继续往城里回去。

回到城里,已是中午一点多钟。

正值夏季一天里,最热最晒的时候。

徐庆没去粮站,而是直接回到自家住的大院,吃了午饭,搂着闺女歇了晌午,才骑车带着放了暑假的儿子鸿志,朝粮站过去。

徐庆隔三差五就让鸿志到粮站,让帮忙照看自家生意。

徐鸿志则是不大情愿。

小孩子都贪玩,好不容易盼到放暑假了,哪能愿意呆在粮站里,总觉得没啥劲儿,不如在家舒舒服服的看电视痛快。

徐鸿志头上戴着徐庆上午带回家的大草帽,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哭丧着脸道:

“爸,我今天跟着你到粮站,明儿就不去了,我要在家照顾妹妹和鸿福。”

徐庆蹬着自行车,笑道:“行啊,往后你就隔一天,跟着我和你姑姑来一次粮站。”

徐鸿志委屈地哦了一声,望着大街上跑来跑去玩闹的同龄孩子,明亮清澈的双眼之中,满是羡慕。

徐庆到粮站后,停下车,让儿子先下,而后把自行车放好,才迈步走进自家店里。

粮站内,二麻子躺在椅子上,正歪着头,呼呼大睡。

徐晓雅跟三虎子媳妇,以及美娟,已午休过了,三人正忙着各自手头的事情。

晓雅站在柜台跟前,轻轻地拨着算盘,三虎子媳妇和美娟,则忙着把有些不太干净的小米,用簸箕和米筛,悄悄的筛着里面的杂物。

毕竟国家每年收的粮食,不可能每一袋都处理的没一丁点杂质。

小米不比小麦。

麦子磨成面粉之前,必须要处理好。

但小米不需要磨成粉,收的时候啥样,卖的时候,几乎一样。

国营商店和百货大楼以及供销社,那些国营的地方,一般不会有人那么搞,但徐庆这是个人粮站。

小米搞干净,前来买粮食的人,省的回去动手。

这算是徐庆粮站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

不管怎么说,个人粮站想要跟公家开的竞争,自然得有些优势才行。

否则,别人凭什么要来徐庆这边买粮食。

在价钱一样的情况下,徐庆只能从服务入手。

从细微处,留住顾客。

所以,徐庆粮站的小米,比起刚开业的时候,销量算是增了不少。

反正来东单菜市场买菜的大爷大妈,挺喜欢到徐庆这里买些小米。

干净啊,买回去用清水淘一下,就能下锅。

可比从其他地方买的要方便。

而顺带着,自然也买些白面或棒子面,绿豆,红豆啥的。

无形之中,徐庆的粮站,给他们留下了好印象不说,还提升了其他粮食的售卖销量。

再加上三虎子媳妇跟美娟和晓雅都是勤快人。

二麻子在徐庆安排下,又对一些要的粮食多的大爷大妈,以及腿脚不便的,都帮忙送货上门。

如此一来,徐庆粮站的口碑,在周边算是树立了起来。

光散客的生意,每个月都要卖出去大几千斤粮食。

不过比起徐庆跟几个分厂食堂后厨送的粮食,这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可有了口碑,往后徐庆从开粮站,拓展到其他行当里,也算是打下了根基。

只不过,徐庆眼下暂时没考虑其他行业,只想在粮食这一行先闯出名堂再说。

做生意嘛,没一口吃成胖子的。

即便是有,那也是一时走运罢了,只能算是虚胖。 想要长久发展,还得是一步一个脚印。

徐庆没管儿子去找那四只猫玩,带他过来,就是想让锻炼锻炼,多看看,多听听,增加一些阅历。

哪怕儿子不喜欢,也不碍事。

人各有志,徐庆不会逼着儿子以后长大,非从事商业这方面。

但从小懂的多一点,总归是有好处的。

八月初三。

徐庆一早就带着二麻子骑车出了四九城,去乡下收粮食。

早上天气还没热起来,趁着凉快,徐庆和二麻子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一出城,就直奔奔徐庆老家的公社过去。

徐庆考虑的是,先从熟悉的公社开始收,比去陌生公社要好弄一点。

毕竟人熟络,有个啥事,都好商量。

二麻子叼着烟卷,出城没多久,就把身上的半袖脱下,搭在自行车的车头上,穿着红背心,光着膀子骑车。

四下无人,偶尔能遇到汽车,可离开大路,拐上能近一些的小道后,别说汽车,人都瞧不见一个,打赤膊也就没什么。

土路坑坑洼洼,二麻子跟在徐庆身后,骑了好久自行车才到乡镇公社。

二麻子穿好半袖,推着自行车,在徐庆的带领下,见到了公社书记,王明胜。

这年头,乡镇的书记,职位变动很慢。

虽说从丰铭插队到现在,已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

可公社书记,并没有换人。

王明胜见徐庆来了,笑着迎进屋里,让公社大灶的李婶,炒了几盘没多少油的素菜,跟徐庆和二麻子一边喝酒一边聊。

“徐庆同志,你现在不当厂长,自己开粮站了?”

徐庆点着头道:“是的,王书记,现在国家提倡自力更生,我以前是厂长,得以身作则。”

王明胜笑着点了点头,端起酒盅跟徐庆走了一个,随后问道:

“你那个同学李国华,他现在.”

徐庆道:“他前几年调回四九城,现在在正府上班,当主任了。”

王明胜哦了一声,一边若有所思,一边示意徐庆和二麻子吃菜。

徐庆没见外,用筷子夹了一口炒土豆丝,就大口吃着。

王明胜左手夹着烟,右手翻看徐庆先前递给他,国家开局的能够收粮的批文,片刻道:

“小庆,既然你有国家的批文,那这样,我等一下跟其他人开个会,把给国家交的粮食交完后,算一下剩下多少,然后由你来收。”

徐庆闻言,掏出牡丹烟,向王明胜递道:

“那就麻烦王书记您了,您放心,我收的价格,在国家征收的标准上,每斤小麦再加一分三,一斤一毛四分三收。”

王明胜闻言,心中大喜,满脸笑容道:

“小庆,你这不愧是当过厂长的人,思想觉悟就是高,这样,我待会开完会,帮你再问问那些大队里,看哪个队上,今年粮食多,他们要是想多买些给你,你看着也一并收了怎么样?”

徐庆点头乐道:“那没问题,有多少我收多少。”

王明胜心里喜色更盛,放下筷子,下炕后,立马就安排人,赶紧通知开会。

下午五点多钟。

夕阳还没落尽的时候。

公社大院里,已站了不少人。

一个个一脸喜色地看着徐庆和二麻子收小麦。

王明胜特意找了几个力气大的人,给徐庆和二麻子帮忙。

二麻子虽然文化不怎么高,但经过扫盲班的学习,简单的记账还是会的。

拿着一个本子,五麻袋小麦在大称上一约,立马就记下斤数。

徐庆站在二麻子跟前,一边盯着,一边与王明胜闲聊。

过称不盯不行。

收的麦子多,一个没盯好,那就出大问题了。

徐庆虽然没想着在收麦子上面压价。

可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忙了两个多小时,徐庆收了七千斤二百斤小麦。

而这会儿,天色逐渐暗沉下来,徐庆便没继续收。

将收的粮食,让王明胜这个书记,找人看管起来。

随之进到屋里,吃过晚饭后,坐在灯下炕上,把今天收的七千二百斤小麦的钱,在王明胜和围在跟前的众人面前,让公社会计算出来。

当着所有人,徐庆掏出一千零二十九块六,递给了公社会计。

在这79年的夏季,一千多块,不是个小数目。

徐庆一下掏出,除了二麻子外,包括王民生在内的公社众人,全都惊呆住了。

шωш ◆Tтká n ◆C〇

对于公社这些人来说,他们一年的收入也没这么多。

像农民的话,一年能有上百块收入,在村里都算是有钱人了。

一时间,公社里的人,看徐庆和二麻子的眼神都变了。

有几个生产大队的队长,争先恐后地朝徐庆和二麻子道:

“我们队上还有些麦子和玉米,你们要是收的话,这两天就拉到公社来。”

徐庆一边散烟,一边笑着道:“王书记早些时候,有跟我说过,明后两天,我一直在公社这边,你们随时过来。”

转过天一早。

徐庆让二麻子吃了公社大灶的早饭后,就先回城里雇卡车,来拉麦子。

他则留在公社大院,一边收玉米,一边等着那些生产队的人拉粮食过来。

玉米方面,徐庆按照国家标准走的。

每斤五分钱收。

棒子面卖的本来就便宜,一斤九分五。

玉米拉到库房,磨成棒子面,中间的成本就不低,再加上损耗等。

四分五的利润,徐庆收的话,压根不划算。

国家可以做,但个人粮站,完全吃不消。

只是既然收粮食,不能说没赚头不收。

好在徐庆有一分为二的能力,将玉米收下后,可以用能力分一次。

还是有的赚。

也就收了。

一个上午,徐庆光玉米收了上万斤。

公社大院堆的都没地方放了,徐庆打住道:

“王书记,先这样吧,等下午了,我昨天收的小麦和今天收的这一万斤玉米拉走后,明天再接着收。”

王明胜闻声道:“好。”

徐庆在公社灶上,吃过午饭后,带着草帽站在公社大院里堆放的玉米上,望着一万多斤玉米,心里就一个字,愁!

(本章完)